王叔和与《脉经》的写作
《脉经》为王叔和所著。据后魏·高湛《养生论》及唐·甘伯宗《名医传》,宋·张杲《医误》等书称叔和高平人,为太医令。宋·林亿《脉经》序称叔和为西晋时人,按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谓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传景选论甚精,甘露中吾病风百日方治,遁撰集三部云云。是叔和著书,乃在甘露之前,故有人以为王叔和为吴之太医,又《医心方》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日之语,《千金方·三十六》载“高平王熙称食不欲杂”,与《医心方》同,可证叔和名熙,姓王面不是王叔。《名医传》谓王叔和:“性度沉静,通经史,穷研方脉,精意形切,洞识修养之道。”这说明他在当时就是水平高影响大的人物。王叔和在著作方面一是撰次仲景《伤寒论》,再就是自著《脉经》。
《脉经》的写作意图,反映在(脉经》自序中,说:“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间,面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面不售,遴令末学,昧于原本,斥兹偏见,各逞己能,致微疴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以上的说法,反映了如下的情况,一是脉学精深面且重要,二是前人有重大成绩,三是存在不统一和混乱现象,四是学习掌握困难,没有专门著作和统一标准。这应该就是王叔和著《脉经》的历史背景和动机吧?随后他误:“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寒不该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诚能留心研究,究其微赜,则可以比蹴-古贤,代无夭横矣。”说明此书不但讲脉法,更为了使脉法不脱离实际成为孤立的东西,他将百病根源,声色证候都与脉法一一列出来了。除提出他自己的方法规范主张以外,古名家所传咸悉载录无遗,以使学古知脉法所自来,与作为有益的参考。所以《脉经》是深台于著书之法的。
王叔和是一位脉学专家,有很高的成就,《脉经》的著作正值当时历史条件和学术发展的需要,而且又具有高水平和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这无论是对当时及后人在学习研究脉法上和古代医籍医说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脉经》成为脉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但对中国医学起到推动作用,其后流传海外,对世界医学亦有很大的影响。在王叔和所著《脉经》前后有一二十家同名著作,今皆湮没,可证《脉经》亦是经过时代历史考验,得以流传下来的唯一的最早的脉学名著。
上一篇:王叔和在《脉经》中表现的革新创造及其影响 下一篇:《脉经》的流传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