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信息 --> 中医书籍 --> 黄帝内经·灵枢 --> 《灵枢》选录之邪气藏府病形第四(2)

《灵枢》选录之邪气藏府病形第四(2)

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痛,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荣、俞所人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

岐伯答曰:脉之别人于内,属于府者也。

黄帝曰:荣俞与台,各有名乎?

岐伯答日:荣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黄帝曰:治内府奈何?

岐伯曰:取之于合。

黄帝曰:舍各有名乎?

歧伯答曰:胃台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人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人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人于阳陵泉。

黄帝曰:取之奈何?

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膝予之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

黄帝曰:愿闻六府之病。

岐伯答曰:面热者足阳明病,血络血者手阳明病,面跗之上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面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血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膀胱病者,小腹偏肿面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嗌中蚧研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未,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

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其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本页关键字: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灵枢选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灵枢》选录之根结第五        下一篇:《灵枢》选录之脉度第十七

>> 返回黄帝内经·灵枢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