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足浴疗法
足浴疗法,是祖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用药物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汽熏蒸和药物煎汤(或取药物浸液)浸泡双足,让中药的某些成分可经足部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体内,通过经络腧穴起到调整气血阴阳的作用。
古人还认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延至现代,尤其是近10年来,足浴疗法不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有了长足进步。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直接吸收,药力循经而上,可以起到调气血、降血压的作用。
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择处方后,将将药物粉碎,用自制纱布口袋包好,用开水冲泡,待水温能够耐受时浸泡双足。
熏洗法:将药物放入事先备好的高度与膝关节相当,直径50cm左右的木桶内,注入半桶煮沸的开水冲泡,待水温降至能耐受时,方可放入双足,浸泡30~40分钟,如自觉水温下降,可加入开水,调整温度。
1.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头痛,或头胀,耳鸣,眼花,两目干涩,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遗精,夜尿频,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尺弱明显。
藤草降压方
【组成】钩藤50g、夏枯草30g、川芎30g、罗布麻20g、肉桂10g。
【用法】熏洗法。
滋阴降压方
【用法】熏洗法。
二桑降压方
【用法】熏洗法。
2.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头胀,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多动不安,寐少多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藤膝降压方
【组成】钩藤50g、川牛膝30g、川芎30g、菊花20g、桑寄生30g。
【用法】熏洗法。
槐菊降压方
【组成】菊花30g、槐花20g、川芎30g。
【用法】熏洗法。
柴菊降压方
【用法】熏洗法。
夏菊降压方
【组成】夏枯草60g、菊花40g、川芎30g。
【用法】熏洗法。
3.痰浊阻滞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胸脘痞闷,倦怠嗜卧,肢体沉重,食少多寐,恶心呕吐,时吐痰涎,大便溏,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或缓。
健脾消浊降压方
【组成】半夏20g、钩藤20g、天麻20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5g、延胡索15g、鸡血藤10g。
【用法】熏洗法。
祛痰通络降压方
【组成】陈皮20g、竹茹20g、半夏20g、茯苓25g、苍术15g、络石藤15g、天麻15g。
【用法】熏洗法。
桂术降压方
【组成】桂枝40g、甘草40g、茯苓30g、白术20g、苍术20g。
【用法】熏洗法。
陈麻通络降压方
【组成】陈皮50g、半夏40g、杜仲40g、牛膝30g、天麻20g。
【用法】熏洗法。
4.气滞血瘀型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痛有定处,急躁心烦,胸闷胁痛,腹痛拒按,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或皮肤有瘀点、瘀斑,口渴欲漱而不饮,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化瘀行气降压方
【组成】川芎30g、延胡索15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0g、决明子10g、枳壳5g。
【用法】熏洗法。
理气通络降压方
【组成】川芎30g、柴胡15g、钩藤15g、丹参10g、赤芍10g、千年健10g、木通5g.
【用法】熏洗法。
归龙降压方
【组成】白术60g、当归60g、炙甘草40g、龙骨30g、丹参50g。
【用法】熏洗法。
参术降压方
【组成】党参50g、桂枝40g、茯苓40g、丹参40g、赤小豆40g、白术40g、丹皮30g。
【用法】熏洗法。
注意
1.老人、儿童及活动不便的患者应用本疗法,应有亲属看护。
2.洗足所加热水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3.洗足以后,用干毛巾擦干,并注意避风。
4.足浴时忌用力搓擦,以免损伤皮肤。
5.在运用此法治疗时,还可配合其他疗法同时进行。
上一篇:不育洗足疗法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芒种养生
- 杜甫三做卖药郎
- 孟河医派医药兼修江友山
- “西子捧心”是胃脘不舒
- 江西樟树药市2017年06月19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6月1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