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拔罐疗法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寄生虫病等引起,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临床主要症状有:初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继而烦躁哭闹、睡眠不好、喜俯卧、手足心发热、口渴、午后两颧骨发红、大便时干时稀;最后见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头大颈细、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一般分为饮食不节、脾胃亏虚和感染寄生虫2型。
一、饮食不节、脾胃亏虚
(一)症状
形体消瘦,体重不增,面色少华或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烦躁易怒,大便不调,舌质偏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四缝、足三里。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1]。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3)。
四缝: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每手4穴,左右各8穴(在手2、3、4、5指的掌面,当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2)。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一4)。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条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除四缝外),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点刺出血,两侧交替操作。
二、感染寄生虫
(一)症状
形体消瘦,肚腹胀满,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干枯,精神烦躁,睡眠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不振,部分食欲亢进,甚或喜食异物,大便下虫,舌淡苔腻。
(二)治法
(1)选穴 膻中、中脘、章门、天枢、气海、百虫窝、足三里。
(2)定位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见前。
章门:见前。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8-3-1)。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见图8-3-1)。
&nb
上一篇:小儿遗尿的拔罐疗法 下一篇:刺络拔罐法治带状疱疹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