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蛔厥
回想16年之前,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简陋和贫穷,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小儿蛔虫病很普遍。笔者曾用乌梅丸治疗一例蛔厥证,难以忘怀,坚定了笔者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叙述如下:蒋某,男,9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
回想16年之前,农村老百姓生活条件简陋和贫穷,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小儿蛔虫病很普遍。笔者曾用乌梅丸治疗一例蛔厥证,难以忘怀,坚定了笔者学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现叙述如下:蒋某,男,9岁。1986年8月26日初诊。其母代诉:一月前大便时发现蛔虫两条,当日上午开始肚子痛,有短暂停顿,痛时烦躁不安。西医诊为腹痛待查,蛔虫病。用5%葡萄糖、庆大霉素4万u、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针3毫克静脉滴注,疼痛未减轻。刻诊:患者痛苦状,体温38.2℃。形体偏瘦,营养不良,肤色不华,头发稀少无光泽。面时青时白,四肢不温。腹软,无包块,无确切压痛点。苔薄白,脉浮弦紧。诊断:蛔厥,蛔虫病。辨证属脏气虚寒,蛔虫上窜于胃,气机逆乱。治宜温脏安蛔。
药用乌梅丸
乌梅20克,细辛4克,干姜6克,黄连6克,当归6克,附子3克,蜀椒3克,桂枝6克,党参15克,黄柏6克,制军3克,使君子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两次。
第二天复诊,患儿蹦跳地玩耍,其母诉:服药约两小时后,患儿急要大便,粪便中夹杂蛔虫无数,大者有铅笔粗,小的细如白线,抱团蠕动,足有半痰盂。泻后安然入睡。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方中乌梅取其酸能收敛,制虫蠕动以安蛔;蜀椒、细辛辛温,辛可伏虫,温能化寒;黄连、黄柏苦寒,苦可下蛔,寒清上热;干姜、附子、桂枝辛热,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加大黄苦寒通泄,使君子佐以驱蛔。服乌梅丸汤药后约泻下“大者有铅笔粗,小的细如白线,抱团蠕动,足以半痰盂蛔虫”,足见中医经方之神奇。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