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型辨治红斑性肢痛病
红斑性肢痛病,属于中医的“血痹”范畴。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与植物神经紊乱,或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细小血管对温度反应过度,或血液中血清素钙化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因体虚,腠理不固,外受风寒湿邪侵袭,寒湿郁而化火,风热合而相煽,风因火而动,湿被热蒸,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能通达,留着四肢,致气血失和。
本病好发于手足,患处皮肤红肿热痛、出汗,时有凹陷性水肿,皮损处温度比正常皮肤高2~4摄氏度。男女均可发生,中年以上者多见。大多数在晚间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发作间歇期局部麻木感或疼痛。长久站立,局部加热,运动或肢体下垂等,可诱发加剧,患侧脉搏较健侧强。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三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血热型:肢端阵发性血管扩张,局部温度升高,肢体肿胀,发红,充血出汗,血管搏动明显,局部疼痛且在肢体下垂、行走、遇热时加重,遇冷则减轻。口渴,便秘,小便黄。舌质红降,舌苔黄,脉洪数。治法:清热凉血,化瘀止痛。处方:水牛角(先煎)50克,生地30克,丹参、丹皮、牛膝、玄参、赤芍各15克,黄柏、地龙、乳香、没药各10克,生甘草6克,蜈蚣3条。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湿热型:发病急缓不定,足部灼热疼痛,沉重微肿,酸胀麻木,胸闷、纳呆、便溏,周身困倦乏力。舌质微红、肿大,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处方:忍冬藤30克,萆薢、路路通、生地、薏苡仁、牛膝各15克,独活、知母、黄柏、苍术、秦艽、木瓜、赤芍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瘀型:发病缓慢且病程较长,四肢红肿灼热,疼痛剧烈,神疲烦躁。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下青筋,脉沉细数涩。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处方:忍冬藤30克,当归、郁金、生地、丹参、黄芪各15克,路路通、土鳖虫、王不留行、桃仁、桑枝、秦艽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双脚过暖,保持情绪稳定。穿着透气的鞋、袜。忌酒及辛辣的食品。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