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内科 --> 肾系病证 --> 血淋 --> 血淋病证概述

血淋病证概述

血瘀者,尿时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通草、红花、牛膝、丹皮。血淋多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泌尿系肿瘤等疾病。

病名。淋证以尿血或尿中夹血为主要症候者。《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

症状

《医宗必读·淋证》将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瘀诸种。主证小便涩痛有血。

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脉有力,治宜凉血清热。

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脉沉迟,治宜温暖下元。

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治宜滋阴补血,加侧柏叶、车前子、白芍药。血虚有热,宜滋阴清热。

血瘀者,尿时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通草红花牛膝、丹皮。血淋多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泌尿系肿瘤等疾病。

病理

血淋系“五淋”之一,属淋证范畴。血淋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亦有关。其主要发病机理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病久则可由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证。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膀胱湿热:多因阴部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热盛伤络,迫血妄行,故小便涩痛有血,而成血淋。

2、脾肾亏虚: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房事不节,皆可导致脾肾两虚,肾阴不足,虚火灼络,血不循经,故尿中夹血,而致血淋。

血淋因湿热下注,热伤血络者属实;阴虚火旺,扰动阴血者属虚。

中医药方

方剂一:白茅根芍药木通车前子(各三两)、滑石(碎)、黄芩(各一两半)、乱发(烧灰,半两)、冬葵子(微炒,半两)、上八味捣筛,每服三钱,水煎温服,日三。

方剂二:鸡苏叶、竹叶(各二两)、滑石、木通(各五两)、小蓟根(一两)、生地黄(六两)、每服五钱,水煎温服不拘时,以利为度。

方剂三:葡萄汁、生藕汁、生地汁、蜜五合、上俱取自然汁,与蜜和匀,每服七分一盏,银石器内慢火煎沸,温服不拘时。

方剂四:治血淋、尿血。烂滑石、赤芍瞿麦穗、车前子(生)、赤茯苓、石韦(去毛)、桑白皮(炒)、阿胶(炒)、黄芩、生地黄(洗焙)、甘草(炙)、白茅根(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人发灰一钱,沸汤调下。

方剂五:琥珀为细末,每服二钱,灯芯一握,脑荷少许,煎汤调下。

方剂六:治胞络中虚热,小便赤淋,此心气虚而热气乘之也。茅根(一升)、茯苓(三两)、人参干地黄(各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五六服,一日服尽验。又方(陶氏)、苎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神验。

方剂七:治心经蕴热,小便赤少,五淋塞痛。生干地黄(二两)、黄芩(一两)、木通(三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灯心汤下。

方剂八:新定、生地(三钱)、麦冬(二钱)、茅根(五钱)、竹叶(三钱)、滑石(二钱)、葵子(一钱)、川木通(一钱)、黄芩(一钱)、上作一服,水煎服。虚人用缓,加甘草五分;实人用急,加川芒硝一钱。

方剂九:牛膝(四两,去芦,酒浸一宿)、桃仁(去皮,炒)、归尾(酒浸,各一两)、生地、赤芍(各一两五钱)、川芎(五钱)、上锉片,用甜水十盅,炭火慢慢煎至二盅,入麝香少许,分作四次,空心服。

方剂十: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本页关键字:血淋病证概述  血淋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

>> 返回血淋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