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有眼内囊虫者必须先行眼内囊虫摘除手术;有脑室通道阻塞的脑型患者,药物治疗前宜先行手术摘除阻塞部位的囊尾蚴,以免发生危险。
病原治疗
一、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为一种新型广谱驱虫剂,1987年发现它能有效治疗神经系统囊虫病,由于疗效确切,显效率达85%以上,副反应轻,为目前治疗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阿苯达唑在体内首先经过肝脏代谢为氧硫基(ALBSO)和磺基两部分,前者是阿苯达唑直接或间接起作用的主要成分。由于它的低脂溶性,个体间药物浓度差异很大。口服15mg/kg阿苯达唑后,其ALBSO浓度的高峰值在0.45~2.9mg/L之间,半衰期在6~15h之间。脑脊液中的浓度与血浆浓度之比为1:2。
ALBSO较吡喹酮能更好地透过蛛网膜下腔,这一特性使阿苯达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脑囊虫病常用剂量是20mg/(kg/d,体重以60kg为上限),10d为1个疗程。3~6个月复查,必要时可重复杀虫治疗。皮肌型疗程为7天,剂量同上。
副作用主要有头痛、呕吐、低热、视力障碍、癫癎等。个别病人反应较重:原有癫癎发作更甚,脑水肿加重、可发生脑疝、脑梗死、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反应多发生在服药后最初2~7d,常持续2~3d。少数患者于第一疗程结束后7~10d才出现反应。
副反应主要是由于虫体死后产生急性炎性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过敏反应所致。激素治疗可显著减轻这些反应。
二、吡喹酮:吡喹酮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常用剂量为40mg/(kg/d),分3次口服,连服9d,约60%~70%脑实质囊虫病灶消失。必要时1个月后可重复1疗程。
对症治疗
宿主的免疫反应是脑囊虫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一些病人由于形成免疫耐受,囊虫在脑内长期生存只引起轻微的甚至没有症状,而另外一些病人免疫反应强烈,导致病灶周围水肿、纤维化、血管炎。其予后及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宿主的免疫反应直接相关,而不是由囊虫直接损害所致。
一、皮类固酮是抗炎治疗的有效药物,适用于囊虫性脑炎和抗囊虫治疗中因虫体坏死所致炎性反应。这时首先要控制脑水肿,可大剂量短疗程静点地塞米松(30mg·d)或甲泼尼松龙[20~40mg/(kg·d)]。
二、对有颅内压增高者,宜先每日静滴20%甘露醇250ml,内加地塞米松5~10mg,连续3d后再开始病原治疗。疗程中也可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
三、对有癫癎发作的患者给与抗癫痫治疗。
疾病预防
预防措施同猪带绦虫病的预防。根据我国目前囊尾蚴病流行的新特点,许隆祺等提出以下5点建议:
1、在囊尾蚴病流行区,采用包括免疫学诊断在内的综合检验方法对猪群进行普查,查出阳性病猪全部治疗,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普查,也可考虑在囊尾蚴病流行区对全部猪群进行普治
2、加强肉品检验,做到有宰必检。村或单位自宰自食猪肉都必须进行肉检,一经发现囊尾蚴,应立即处理;
3、修建无害化厕所,管好人粪便,建好猪圈,实行圈养猪;
4、在本病流行区,对人群进行猪带绦虫检查,阳性者给予及时驱虫,消灭传染源;
5、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把好“病从口入”关。
上一篇:无 下一篇:囊虫病的诊断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