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黄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无故脉数,须防发痈,今见肌常壮热,洵是壮火凭凌之象。故以地黄、黄芩、石斛、栝楼清热剂中兼进人参、天冬以滋津气;巴戟、苁蓉以摄虚阳;黄耆、甘草以固卫气;当归、芍药以和营血;桂心、远志开导伏火;大黄涤除宿热。寓补于泻,而用人参、黄耆佐大黄、黄芩祛热,已是举世所昧:至用巴戟、苁蓉助桂心、远志通肾,即先哲方中罕具此法。盖肾窍一通,热邪悉从二便开泄矣。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干地黄丸--《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干地黄5分,干漆4分(熬),萆薢3分,防风2分,椒1分(汗),附子2分(炮)乌头1分(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损之人,新饮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5丸,酒送下,1日3次。以知为度。
【注意】忌芜荑、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干地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一
【处方】枸杞叶上虫窠子。
【制法】晒干为末,干地黄为丸。
【功能主治】益精气,益阳事。主治肾家风。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一
干地黄丸--《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熟干地黄2两,柏子仁1两,山茱萸1两,牛膝1两(去苗),肉桂2两(去皱皮),酸枣仁1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筋骨,除四肢疼痛。主治筋极。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干地黄丸--《圣惠》卷四十一
【处方】熟干地黄1斤,牛膝1斤(去苗),枳壳5两(麸炒微黄,去瓤),茯神3两,菟丝子5两(酒浸3日,曝干,别捣为末),车前子5两,地骨皮2两,诃黎勒皮3两。
【制法】上件药,别取生地黄肥者捣绞取汁5升,浸牛膝及地黄,晒干;如前又浸,晒干,以地黄汁尽为度,放令干,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悟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乌发。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黄丸”。
【注意】忌血食、生葱、大蒜、萝卜等。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干地黄丸--《圣惠》卷五十三
【别名】熟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2两,五味子半两,黄耆3分(锉),枸杞子3分,肉苁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薯蓣3分,泽泻半两,远志半两(去心),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牛膝半两(去苗),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桑螵蛸半两(微炒),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山茱萸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牡丹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茯苓3分。
【制法】上为末,入石英,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烦渴,小便数多,味如饧糖,脚弱阴萎,唇干眼涩,身体乏力。
【用法用量】熟干地黄丸(《鸡峰》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干地黄丸--《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熟干地黄1两,芎䓖3分,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柴胡半两(去苗),刺蓟半两,桑寄生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石脂3分,黄耆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气,安养胎脏。主妊娠气血虚弱,胎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干地黄丸--《千金》卷十二
【处方】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甘草2两,麦门冬2两,黄芩2两,厚朴1两,干漆1两,枳实1两,防风1两,
本页关键字:干地黄丸 肾虚 腰背强急 血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