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F --> 茯苓丸

茯苓丸

茯苓丸用于男子小便白浊,渐成淋沥,或痛或不痛,日久觉瘠瘦,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九

茯苓丸--《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孔氏家传》

【处方】白茯苓5分,黄连1两,阿胶(炒)3分。

【制法】上为末,以烧粟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分利水道。主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粟米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孔氏家传》

茯苓丸--《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茯苓1两,黄芩1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姜汁浸,焙)3分,橘皮(洗)1两,桔梗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咳,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茯苓丸--《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处方】茯苓1两,黄连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

【用法用量】饮送下。量加。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茯苓丸--《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别名】茯苓煎

【处方】茯苓4分,白术4分,椒目4分,木防己5分,葶苈5分,泽泻5分,甘遂11分,赤小豆2分,前胡2分,芫花2分,桂心2分,芒消7分(别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支饮上气,黄疸及脚气、消渴后成石水,腹胁坚胀,足胫浮肿,上气不得卧,口干,颈脉动,腹胀间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茯苓煎(《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丸中芫花、甘遂、葶苈、芒消、椒目、防己兼走二便;佐以茯苓、白术、桂心、泽泻、前胡、赤小豆利水下气之味,深得峻药缓攻之妙。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茯苓丸--《普济方》卷—一九引《指南方》

【处方】赤茯苓4两,黄芩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焚,此由阴阳气不调,阴气虚,阳气盛,以水少木能灭盛火,阳独活于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引《指南方》

茯苓丸--《圣惠》卷三十

【处方】白茯苓1两,牡荆子半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薯蓣1两,巴戟1两,石长生3分,桂心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泽泻3分,石斛1两半(去根,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3分,当归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丰盛体骨,光泽肌肤。主治虚劳痿痹,手足厥冷,精气虚乏,骨节疼痛,头眩吐逆,腰脊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茯苓丸--方出《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茯神1两半,牛黄5铢,菖蒲2分,远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参3两。

【制法】先将5味为细末,然后入牛黄同研,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惊恐,志意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发,甚则狂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食后良久及夜卧时服。

【注意】忌醋物、羊肉、饧。

【摘录】方出《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茯苓丸--《遵生八笺》卷六

【处方】茯苓1两,山药1两,肉桂1两,山茱萸1两,巴戟1两,白术1两,牛膝1两,菟丝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茯苓丸  水肿  胀满  头目晕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茯苓丹        下一篇:茯神黄耆汤

>> 返回中药方剂F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