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Chuān Shān Jiǎ
【别名】鲮鲤甲(《别录》),鳢鲤甲(《补缺肘后方,),鲮鲤角(《本草衍义》),川山甲(《三因方》),鳖鲤甲(《本草经疏》),山甲(《本草求真》),甲片(《疡科遗编》),麒鳞片,鳞片、随碱片(《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捕得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直接用沸水烫死,取下甲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1.5~5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效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炮制】
炮山甲:取拣净的穿山甲片,分开大小,另将砂子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穿山甲片,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醋山甲:用上法炒至鼓起呈金黄色时,筛去砂子,立即将炮山甲片倒入醋盆内,搅拌略浸,捞出,用水漂洗,晒干。(每穿山甲片100斤,用醋20~25斤)
①《滇南本草》:土炒,炮用。
②《纲目》: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为力胜。
【性味】
咸,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有大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凉,味咸。
【归经】
入肝、胃经。
①《纲目》:入厥阴、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②陶弘景:疗疮癞。
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气血不足,痈疽已溃者慎服。
【附方】
①治痈疽无头:穿山甲、猪牙皂角(去皮、弦)各一两。共炙焦黄,为末。每用一钱,热酒调下。其疮破,以冬瓜藤为末敷,疮干即水调敷之,诸疖疮皆可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②治肿毒初起: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下。(《仁斋直指方》)
③治痈疽,托毒排脓,五毒附骨在脏腑里,托出毒气,止痛内消:蜂房一两,穿山甲,蛇蜕、油发(并烧带生存性)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入乳香末半钱,暖酒调下。(《普济方》穿山甲散)
④治吹奶痛不可忍:穿山甲(炙黄)、木通各一两,自然铜半两(生用)。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计时候。(《本草图经》)
⑤治乳汁不通:穿山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单骧·涌泉散)
⑥治便毒便痈: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并以醋炙研末。酒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聤耳出脓:穿山甲烧存性,入麝香少许吹之。(《鲍氏小儿方》)
⑧治瘰疬溃坏:鲮鲤甲二十一片。烧研敷之。(《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蚁瘘疮多而孔小:烧鳢鲤甲。猪膏和敷。(《补缺肘后方》)
⑩治气痔脓血:穿山甲一两(烧存性),肉豆扣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甚者加猬皮一两,
本页关键字:穿山甲 鲮鲤甲 鳢鲤甲 鲮鲤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猪苓排石汤利水通淋,清热排石
- 叶天士临证用鱼胶
- 五运六气 彰显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 分消走泄法与三仁汤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