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达:毕生奉献中医药
李连达(1934~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从事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6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建立动物和人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并用于中药研究向全国推广,至今仍在国内普遍使用;90年代,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为我国第一个官方认可的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迄今仍为全国遵守的标准;2000年以来,首创中药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移植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
2018年10月18日,李连达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他两度抗癌,置生死于度外,追求知识,不断学习,为我辈之榜样。
出身西医 心向中医
李连达出生在一个医学大家庭,祖父和父母都是医生,兄弟姐妹9个人中有7个是学医的。李连达1956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参加西学中班学习中医,其后拜老中医赵心波为师,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亲身的临床实践使李连达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中医不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完整的理论和独具特点的学术体系,不仅擅长于治疗慢性病及功能性疾患,对于疑难重症、感染性疾患及器质性疾患,也有好的疗效。
有一次李连达随赵老会诊,见一患腺病毒肺炎合并金葡败血症、高烧持续4周的两岁小孩,当时几乎请遍了专家,用了各种中西药,但病情毫无好转,经赵心波诊治,服药两天后体温即开始下降,一周病愈出院。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被拖拉机撞成严重脑挫裂伤患者,全身瘫痪,神志不清,经半年多治疗,仍无好转,请赵心波治疗两月后,患者竟然逐渐恢复。这两件事给李连达触动极大,他下定决心,努力学好中医,终身为中医事业做贡献。
1958年,国内麻疹流行,病死率很高,患儿多死于急性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休克等,如何治好麻疹肺炎是当时控制疫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连达琢磨着:若能把中药做成速效、强效的注射剂,患者来了一针打进去就能争取到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就能把孩子的命保护下来。李连达就用节假日、晚上的时间做实验,没有经费就用自己的工资来买动物做实验。但是刚开始就被命令停止实验,而且大会点名、小会批判,李连达的第一次尝试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尝试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直到1974年,李连达的中医科研梦想才得到新任院领导老红军严荣院长和齐雷书记的大力支持,李连达也放下从事十几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从零开始,做中医药科研。
当时实验条件非常艰苦,用一间9平方米的卫生间做实验室,在抽水马桶与洗澡盆上面放了两块木板,便成了实验台。李连达就是在如此的条件下、在无数质疑声中开始了中医药研究工作。他就在这间实验室,在木板搭成的实验台上完成了第1个实验:“冠心Ⅱ号对大鼠应激性心肌小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中医界的一些领导和中医大夫看到他确实是用实验来支持中医、发展中药,不是反对中医、消灭中药,以后支持的人就比较多了。
李连达回忆当年买实验动物的情景时常说:“买大鼠、兔子,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在后驮架上挂两个铁篮子装着运回来。买狗,就栓根绳,绑在自行车上,狗在车后跑,街上小孩也在后面跟着跑。”科学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成果时,人们看到的是撒满鲜花的阳光大道,是胜利的喜悦,是红花与奖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每一项成果、每一张奖状,凝结了多少血和汗,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在宁静的实验室里,虽然没有枪炮声,却同样有着前赴后继的悲壮场面。1981年底,李连达在实验室搬动几百斤重的水泥解剖台,腰部严重
本页关键字:李连达 中医药 中药药理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追忆李连达院士 下一篇:吴国伟:心系百姓的中医院院长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