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大黄在《伤寒论》三承气汤中的妙用

大黄在《伤寒论》三承气汤中的妙用

大黄长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为苦寒攻下之要药。

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长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为苦寒攻下之要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一书中,曾先后用大黄组方十四首(次)之多,就在阳明腑证中,用本品与芒硝甘草枳实厚朴四味药品,先后分别组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三首方剂。本文就仲景在三首方剂中,把大黄化而裁之,使之宜之,可通于无穷之功效,浅述管见如下。

大黄配芒硝泻实热荡积

芒硝味咸苦,性寒,有泻下软坚,清热之功。《药品化义》云其:“味咸软坚,故能通燥结;性寒降下,故能去火燥。”大黄与芒硝相伍,二者皆为苦寒之品,入阳明皆有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为阳明实证之要药。芒硝咸寒,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本草正义》云大黄:“得芒硝则软坚,可化燥矢为溏粪。”大黄苦寒,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号称“将军”。二者相须为用,其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之功力大增。《本草崇原》云大黄:“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

大黄伍甘草缓攻伐之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和中缓急,补益中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本草纲目》云其“甘平无毒,通入手足十二经。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大黄苦寒泻下,攻破之力峻猛,且其苦寒之性,最易损伤中焦脾胃,而克伐生生之气。二药合用,甘草可缓大黄攻伐之性,以助其功,而固护中宫,以杜其弊,使其泻中有补,去而不伤正。

大黄与枳实以泻下行气

枳实味苦辛,性微寒。有行气消痰,散结消痞之功。《药品化义》云其:“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枳实味苦性寒,入脾胃二经,苦寒下行,气锐力猛,有“冲墙倒壁之力”,为破气消积要药。大黄与枳实相伍,一苦寒,一辛寒;一泻下,一行气;泻下辅以行气,行气辅以泻下;泻下与行气并用,相得益彰。《医方集解》云:“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黄同厚朴以泻实除满

厚朴味苦辛,性温。有行气燥湿,降逆平喘之功。大黄与厚朴相伍,大黄苦寒,气味重浊,沉降下行,走而不守,泻下通便。厚朴辛苦,辛可行气,苦泄实满,温能化湿,二药共奏行气宽中,泻实除满之功。《本草正》云大黄:“佐以甘草、桔梗,以缓其行,在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此说条理井然。

一味苦寒泻下之大黄,仲景在阳明腑证中,化而裁之,妙而用之,将其巧妙组方三承气汤。其用大黄也,均各配其主药,配伍有别,功效各异,深谙大黄之精微。古今之用大黄者,莫若仲景也。

本页关键字:大黄  伤寒论  三承气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当归甘草治胎位不正        下一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癫痫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