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自救处理
人们在野外游玩、作业时可能会遇到被毒蛇咬伤的情况,拨打120是首要任务。但是在等来救援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做哪些适当的处理措施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被毒蛇咬伤的自救处理法。
应急处理
毒蛇咬伤的局部处理,这是指被毒蛇咬伤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正确与否常常会影响预后,这一步是关键,非常重要!
1、放低位置:伤口部位应尽量放到最低位置,保持咬伤部位的相对固定,以减慢蛇毒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扩散,从而减轻全身中毒反应。医务人员必须迅速、正确处理。局部处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就是为了阻止或减缓蛇毒的吸收和尽快排除毒液,以达到减轻中毒之目的。
2、早期结扎:被毒蛇咬伤后,可就地取材,立即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或就近捡拾稻草或适用的植物藤、蔓、茎、叶,在伤口上方约10~20厘米处结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血回流,但不能够妨碍动脉血流为宜,结扎的动作要迅速,在咬伤2~5分钟内完成,此后每隔15~2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被扎肢体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坏死。
3、紧急用药:在应用有效的蛇药或蛇毒抗毒素后,可去掉结扎带。
冲洗伤口
1、清水冲洗:结扎后,可用清水,冷开水加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以洗去周围粘附的毒液,减少吸收。
2、药物冲洗:用双氧水、1:500的高锰酸钾、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冲洗则更佳。
刀刺排毒
1、排出毒液:经过冲洗处理后,应用干净,消毒的利器挑破伤口或用消毒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针等,划破两个毒牙痕间的皮肤,同时,可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用小苗刀挑破如半个米粒大小数处,使毒液外流,防止闭塞,一般均不宜刺得太深,以免伤及血管。
2.挤压排毒:咬伤四肢而又肿胀严重时,还可刺“八邪”或“八风”穴,进行挤压排毒。
3.盐水排毒:有条件者可把受伤肢体浸入浓的冷盐开水中,从上而下地向伤口不断挤压20分钟左右,使毒液从速排出。
4.抽吸毒液:也可用吸奶器、针筒、拔火罐对准伤口不断地抽吸毒液。
5.吮吸毒液:如身处野外,在徒手情况下,可直接用口吮吸毒液并吐掉。但是,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嗽口,若口内黏膜破溃、龋齿、有伤口等情况就不可用口吸,以免发生中毒。被蝰蛇、五步蛇皎伤,一般不作刀刺排毒,谨防出血不止。
封闭疗法
应用普鲁卡因溶液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封,对于抑制蛇毒的扩散,减少疼痛,对抗炎消毒,减轻过敏反应,是早期防治局部损害的有效措施。
方法与剂量:1、在0.25%或0.5%普鲁卡因溶液中,加入地塞米松5毫克或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50~l00毫克,在伤口周围或患肢肿胀上方一寸处深部皮下环封;2、手指被咬,用5~10毫升;3、上肢被咬,用40~80毫升;4、下肢被咬,用100~140毫升。封闭溶液的剂量可根据患肢的大小而酌定。如五步蛇、蝰蛇等咬伤,局部肿胀迅速,故除用局部环封外,还可加用套封。其方法是围绕上臂上三分之一,或大腿上三分之一,选择几个穿刺点,消毒后作一皮丘,注射针垂直刺达骨膜后外退,无回血,再边退边注入封闭溶液。
局部用药
1、西药:经排毒后,可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1:500高锰酸钾溶液或2%氯化钠溶液湿敷伤口,保持湿润,以防创口的闭合,影响毒液的外流,同时可以达到消炎退肿之目的。如系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蝰蛇咬伤,排毒后可用5%二乙胺四乙酸二钠100~200毫升冲洗创口,以抑制其毒素中的蛋白分解酶的活性,防止或减轻局部组织坏死。
2、中草药:可就地采用数种清热解毒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芙蓉叶、芙蓉花,洗净后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季德蛇药胜片,可口服,也可外敷。
3、忌封住伤口:敷药时不可封住伤口,以免妨碍毒液流出,并要保持药料的新鲜,避免发生局部感染,对已有水血泡者,可先用消毒注射器吸出渗出液,然后再予呋喃西林溶液湿敷。
在野外为了自身安全遇到蛇类应远离,非专业人士不要轻易捕蛇。
本页关键字:毒蛇咬伤自救处理 毒蛇咬伤处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