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近期,继云南白药、四磨汤等之后,百年老店同仁堂也陷入中药安全性风波。有媒体称,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中成药,接近40种含有毒性物质朱砂成分。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上述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其实,所谓“中药毒性事件”并非新话题,这在一些西方国家时有发生,比如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警告,一种“复方芦荟胶囊”的中药含有“朱砂”,其汞含量远超英国标准,也是这一逻辑下的结果。
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必然有害。这不仅因为,中药材经过严格炮制可以减毒增效,而且某些中药材的适量毒性可起到以毒攻毒的治疗作用,而中药的复方配伍能有效抵消其毒性反应。
不同于西药针对“病灶”或“靶点”的单一成分,中药多是旨在校正人体“偏性”恢复“平衡”的复方,由多味中药组成。复方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或增强药效,或制约毒性,实现疗效最好、最安全。有毒性的中药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其他味药配伍,保证复方药在发挥总体疗效的同时,其中单味药可能产生的毒性降到最低,这在体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如果以西药的标准静止地做检测,毒性必定超标,而事实上这样的中药是安全的。当然,它在中药配方内的量是有限定的,而且不能长期服用,有自身严格的规范。
比如此次风波中的“朱砂”,据国家药典,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古医籍称为“安神第一品”。但因为有硫化汞成分,尽管研究显示不易被人体吸收,但毕竟“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国家批准的200多个中药均含有“朱砂”,以经典中药“朱砂安神丸”为例,朱砂与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配伍,其中朱砂为“君”药,黄连为“臣”药,而生地黄和当归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防朱砂质重碍胃,为“使”药。其中,佐药和使药的存在就是突显朱砂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其毒副作用。
建立在上述中医理论基础之上,中药虽含有毒性,但只要配伍服用得法,对人体并无害处。该道理在中医药学中容易理解,并在长期临床中验证,而西医药学却无法解释,只关注静态的药物成分检测指标。
当然,中药的安全性毕竟事涉生命健康,社会民众的担忧需要正视。对此,有责任的中医药人,不仅急需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力度,阐明中西医的差异,消除人们简单用西药标准的“有色眼镜”审视中药的误区,还要拿出扎实的数据向世人证实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确立自身的标准体系。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