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医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医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更是愈来愈被世界人民所关注和重视。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更是愈来愈被世界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然而值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之际,古老的中医学却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为此,如何培养中医优秀人才,搞好现代中医教育便成为中医界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它携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揉合了儒、道、佛等人文哲学思想的影响,并从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学科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目的的医疗理念。

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不少中医学子对中医药文化提出质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缺乏敬重和认同。然而综观历代医家,都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中医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土壤,那么现代的中医教育又怎能轻视中国传统文化呢?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医学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医学知识,实践性很强。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说明即使理论知识学得再多,但如果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医院校的选址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各个省市都在建大学城,这本来是件好事,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但是中医院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盲目地跟随,而是应将中医院校设在自己附属医院的附近,这样便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或者在中医院校设立一个门诊部,以便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和实践,

重视经典的学习

古往今来的著名医家,无不是熟读经典,躬身实践而登上中医学术巅峰的。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就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指出:“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可见他对《内经》、《难经》的推崇和重视。事实证明,读经典、学名著是每位杏林学子的必经之路。况且中医经典还能给人们带来智慧的启迪,发挥提高中医药人才素养的作用。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医生这一特殊的职业与生命息息相关,医德比医术更加重要。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和领悟,可以同时提升杏林学子的医术和医德。

恰当的课程设置

现在,在中医院校里中西医课程之比达到6:4,甚至是1:1,而在西医院校中开设的中医课程少之又少。当接受过这种“中西混杂”的学生参加工作时,由于对中医知识的认识不深,掌握不牢,常常转而应用西医方法进行诊治疾病,这岂不违背了当初办中医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的目标,甚至还会加重中医“传承危机”现象。不是反对中医学生学习西医,而是觉得这种课程设置有待商榷,应该更多的从学生和中医学本身的特殊性来考虑,探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课程设置,只有在掌握中医精髓的基础上,去学习西医才不会造成思维的混乱,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

发扬师承优势

古代培养中医人才的模式主要是师带徒,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都比较强。为了将传统师带徒和现代批量培养人才有机地结合,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模式——导师制。旨在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总结导师的学术精华,使中医学子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

然而现在的导师制培养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必须予以重视。尤其是本科生导师制,很多本科生导师不仅带本科生,还带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再加上导师自己需要上临床以及科研,根本就没有剩余的精力留给本科生,这样的导师制无异于一张空头支票,如此下去或许满足了现代的“批量”生产,却丢失了中医人才的“质量”。这种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必然会被现代竞争残酷的市场所淘汰。

本页关键字:中医教育发展  中医教育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读《丹溪心法》痛风篇心得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