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痹法治胸痹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温阳通痹法治: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亦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胸阳不布,常挟浊阴痰瘀上扰,导致气血瘀滞,胸阳失展,心脉受阻,发为胸痹。《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病名,认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阴寒过盛,水饮内停,阴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而发病,属本虚标实的病变。本虚为阳气亏虚,心脉失养;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交互为患。其病位在心,涉及到脾、肾等脏。治疗以温阳通痹为主,选用《金匮要略》之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30克,薤白 12克,法半夏15克。瓜蒌甘寒,清肺化痰、利气散结,开通胸膈痹塞;薤白辛开行滞、苦泄痰浊,散阴寒凝结而温通胸阳,为治疗寒痰阻滞,胸阳不振之胸痹要药;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三药合用,散气宣痹,祛痰行滞,通阳泄浊,对于脾运失健,湿痰阻脉,气滞血瘀,胸阳失展之胸痹有良效。
临证加减:若心区刺痛,血瘀偏重,加三七粉、延胡索、丹参、五灵脂等;若舌苔白腻,加石菖蒲、陈皮、茯苓等;若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连、竹茹等;若气滞偏重,加理气药枳实、砂仁等;若兼面白气短,舌淡,脉迟而结代,加温阳补气药制附子、干姜、黄芪等;兼心悸易惊,失眠不安,加熟地、五味子、阿胶等;兼体弱便溏者,加白术、山药、鸡内金等健脾助运;兼阳虚浮肿者,加真武汤;阴虚阳浮,头昏脉弦者可加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