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膀胱湿热证与小肠湿热证鉴别

膀胱湿热证与小肠湿热证鉴别

膀胱湿热证 多食肥甘辛辣之品,酝湿酿热,或下阴不洁,污浊之邪外入,蕴成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膀胱,出现尿道刺激征。

膀胱湿热证 湿热之邪蕴结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证候。以尿频尿急、排尿痛为主症。

小肠湿热证 湿热内郁,下注小肠,导致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以尿频、涩痛和便溏、口糜为主症。

病因

膀胱湿热证 多食肥甘辛辣之品,酝湿酿热,或下阴不洁,污浊之邪外入,蕴成湿热,均可导致湿热蕴结膀胱,出现尿道刺激征。

小肠湿热证 湿热之邪,侵入中焦脾胃,或脾虚湿盛,蕴久生热,或居处潮湿,复感外邪,湿与热合,下注留聚于小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

病机

膀胱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故出现泌尿系统功能失调。若湿热煎熬尿液,将尿中杂质聚结为石,而形成石淋,则尿道刺激征“尿频、尿急、排尿痛”加剧,甚则排尿突然中断而腹痛难忍,“石淋者,有如沙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火中,府结白碱也”(《医宗必读》)。“石淋之为病,小便茎中痛,痛不得卒出,时自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若湿热之邪灼伤血络,脉破血溢,则为尿中带血,又称血淋。“血淋为病,热即发,甚则尿血,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难也”(《重订严氏济生方》)。若湿热蕴于下焦,不能分清泌浊,则脂液随尿而出,发为膏淋。总之,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多导致淋证,而以石淋、热淋、血淋为常见。此外,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功能,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若湿热蕴积,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小便点滴不通,形成癃闭。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

小肠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小肠,不仅因分清泌浊的功能失常而引起小便的改变,还能出现消化系统的病理改变,此外,因心与小肠相表里,舌为心之苗窍,故也能出现口舌生疮的上部症状,湿热亦可循小肠经脉,出现经气不利。

鉴别要点

膀胱湿热证 小便短赤,尿频、尿急、排尿时尿道灼痛,小腹胀痛,腰痛,或伴发热恶寒,口干渴,但不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以尿频、尿急、排尿痛,尿短黄为临床特征。

小肠湿热证 小便短赤,血尿,尿频、尿急、排尿时尿道灼痛,脐腹胀闷疼痛,口渴但不欲饮水,大便溏泻,口舌糜烂,嗌痛颔肿,或耳聋颊肿,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以尿道刺激征、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和湿热循小肠经脉所表现的证候为临床特征。

鉴别分析

膀胱湿热证与小肠湿热证之所以均有泌尿系统的功能改变,前者是因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后者是因为湿热下注小肠,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所致,加之小肠与膀胱在解剖位置上紧密相邻,小肠湿热则易移于膀胱,进而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而致病。因此,二者具备小便短赤,尿频、尿急、排尿时尿道灼痛,腹胀痛,口渴但不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等湿热内阻证和尿道刺激征。

膀胱湿热证 因湿热蕴结,则迫灼尿道,故尿频、尿急、排尿疼痛;湿热内结于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赤,小腹胀痛,也称热淋,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说:“淋,小便涩痛也,热客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医学入门》亦云:“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若湿热上犯及肾,经气不利,则发腰痛;正邪相争,则发热恶寒;湿热内困,津液不得气化,水津不能上承,故口干渴,但因湿邪为患,虽渴却不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小肠湿热证 因湿热之邪留聚肠腑,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则小便短赤;若湿热浸淫,则出现膀胱刺激征;若热伤脉络,迫血妄行,则可见尿血,“大凡小肠有气,则小便胀;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小便痛”(《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淋浊遗精门·朱震亭心法》)。心与小肠相表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故湿热内循经脉,经气不利,则嗌痛颔肿,耳聋颊肿,口舌生疮;湿热内积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大便溏泻。

膀胱湿热证和小肠湿热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除具备尿道刺激征和湿热内阻证外,前者还有肾之经气不利的腰痛和邪正相争的寒热症状;后者还有消化功能紊乱的大便溏泻和湿热循小肠经脉,引起经气不利的症状:嗌痛颔肿,耳聋颊肿以及心热上攻的口舌糜烂,一般而言,膀胱湿热证,没有嗌痛颔肿、耳聋颊肿、口舌糜烂的上部症状和大便溏泻的消化症状,仅以下焦小便的改变为突出特点。

膀胱湿热证和小肠湿热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前者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排尿涩滞,或邪正相争,或湿热郁蒸,腰府不利;后者病机是湿热聚留于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而表现为二便异常,湿热浸淫膀胱,则排尿障碍;清浊不分,则消化不良;湿热内阻,循经郁蒸,则经气不利,或上移于心经。二者致病因素均为湿热,统属实证,前者常可灼伤血络,煎熬尿中杂质,脂液随尿下流而发为血淋,石淋,膏淋,甚则“膀胱不利为癃”而形成小便不通之重证。小肠湿热证因小肠与膀胱相邻,故其湿热常可影响或渗入移于膀胱,而出现膀胱湿热证。

膀胱湿热证与小肠湿热证就其病史而言,前者常由饮食辛辣肥甘厚腻而酿生湿热,或有阴部不洁的病史,后者多有中焦湿热下移小肠或有心火热盛的病史,复感湿邪,湿热相合,蕴积小肠。

膀胱湿热证,治疗宜清利湿热,疏通膀胱,方用八正散(《和剂局方》),“八正散治心经蕴热,脏腑闭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如酒后恣欲而得者,则小便将出而痛,既出而痛,以此药主之”(《万病回春》)。小肠湿热证,治疗宜清化湿热,通利小便,方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车前子、石苇、泽泻、菖蒲等。

本页关键字:膀胱湿热证  小肠湿热证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从血瘀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