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很多貌似追求科学的人士错误地把中医当做旧时代的遗迹,主张废止中医,改造中医,全盘西化。遗憾的是这样错误的主张、做法搞了近百年,虽然并没有成功,但是废止中医的说法、做法并没有停止,时常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冒出来,既蛊惑了民众,也唱衰了中医事业,其危害是深远而严重的。
自从余云岫以“废医存药”向中医理论进攻以来,中医界并没有在学术原理方面肃清其毒害,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闹剧,改头换面的“废医验药”以更加隐秘的手段,更有欺骗性的蛊惑,到处蔓延,大肆传播,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批驳,很多人就会慢性中毒,对中医失去信心,从而危害中医事业。
对于明目张胆的废除中医的叫声,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同意的,但是对于“糖衣化”了的“验药论”,很多人往往会见招中招。他们以为接受“科学方法验药”,是增加中医的科学性的必要措施,这会让中医药更安全、更有效、质量更可靠。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验药”只是一个引中医上钩的圈套,只要接受了“验药”,就会逐渐走向“废医”。因为这种验药,不是传统的实践检验方法,而是用化学成分分析“株连九族的验药方法”。比如,即使是“和中之国老”的甘草,他们也会从其几十种成分里找出一两种来,判定其对人体有危害,从而宣布甘草不安全,包含甘草的中成药也不安全。也就是说,“验药”的目的,是为了废药;通过废药而“废医”;“验药”的危害也正是“废医”,而不是“验药”。因为过去“验药”的工作,一百年以来一直在做,也产生了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丹参酮、青蒿素、联苯双脂、甘草酸等许多有关的新药,但是更多对中医有帮助的“验药”,是对于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验证,是对于中医治疗方法的验证与发展,其成就非常之多,可以说俯拾皆是。比如,艾滋病、SARS瘟疫、甲流,以及许多慢性病、急腹症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
“废医验药论”的提出,不考虑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把中药当做单纯的化学成分来看待,甚至把一个方剂当做一个化学成分来控制质量;来论述它的安全性、有效性,这既提高了中药研制的难度,也为否定中药打下了基础。中医用于治病的药物是方剂而不是成分,或者是非药物疗法,他们与西药化学制剂的研发过程完全不同,安全控制也不一样。但是,目前用管理西药标准要求中药,这种做法依然大行其道。“废医验药”的危害很大,中医界对此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正是《挺起中医的脊梁》一书编写的初衷。
上一篇:中医观念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修正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