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脉汤治肩背冷痛
天气转冷,寒气渐袭,以肩背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日益增多。来诊的患者以中青年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以肩背部板滞,酸重疼痛,或牵连后颈,肩胛不舒为主要表现,伴有背部怕冷,局部热敷或拍打、扣击可得到暂时舒缓。
辨治方药
肩背痛之名,首载于《素问·脏气法时论》:“因风湿或湿热相搏,痰饮流注,脏腑气血亏损而致。”临床上,将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和肩后部连及胛背疼痛称之为肩背痛。《症因脉治》有“外感肩背痛”和“内伤肩背痛”之分。肩背冷痛当属于外感肩背痛。本病常因睡眠时肩背外露,或汗出脱衣,或体弱气血亏虚,或贪凉久处空调房间,被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脉郁阻,气血运行不畅,或闪挫损伤,气血运行受阻而致。临床多从寒、湿、痰、瘀论治。督脉贯脊运行于背部正中,达太阳经后分左右循行于脊旁,督脉统摄全身之阳气,太阳经主人一身之表,若肩背痛为外邪所客者当属于太阳经病,由内而致者则以督脉为主。故治疗宜温通经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拟方温经通脉汤。
方药组成:当归30克,川芎15克,炒白芍30克,桂枝30克,葛根15克,羌活15克,片姜黄30克,全蝎10克,细辛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趁热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用:温经通脉,活血止痛。
组方依据:肩背冷痛通常为发生在风寒痹痛病中的一个症状,也有些病人单独出现肩背痛。肩背痛虽然病算不大,但活动受限,有的酸、木、冷、痛让人难以忍受,以致心烦意乱,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本病主要受寒冷侵袭所致,背部常与寒凉之物接触,久则寒凉凝于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从而发为疼痛。故治疗当以活血补血、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为主。
方中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辛香走窜,既能补血,又可活血,兼具行气止痛之效,为血中之气药;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具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之效;炒白芍具补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为治疗诸般疼痛之要药;三药合用,动中有静,静中寓补,补中有散,补而不滞,临床联合应用效果尤佳。桂枝解肌和营、温经通阳,可用治风寒表证引起的肩背肢节酸疼、肩周炎、风湿痹痛等;葛根辛散解肌、升阳发表,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二药合用,散寒解表、缓解项背强痛尤佳。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具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片姜黄辛温味苦,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之效,尤善治风湿肩臂疼痛,且可助桂枝通达阳气、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全蝎具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挛缩,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疗效颇佳,细辛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可用治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甘草补中缓急,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补血活血、温经通脉、行气散寒、消痹止痛之功。
加减:体虚易感、动则汗出属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以补中益气,固卫护表;头昏头沉、眩晕耳鸣属肝风上扰者,加天麻、地龙、夏枯草以熄风降火;伴见腰痛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强筋壮腰;伴见颈部转侧不利者,倍葛根。
按:肩背痛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其难受程度往往使患者长时间处于一种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状态,进而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从就诊年龄段看,以中青年为多见,职业以伏案从事计算机操作者为多,与肩背部受凉及慢性损伤有一定的关系,如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经脉高度紧张,项肩背部便会出现疼痛、僵硬等感觉。在治疗时,一般要求患者配合局部外敷,告知背部受凉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严重时才出现症状,而且症状将逐渐加重。因此,一定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随着冬季的到来,要及时添加衣被,防止背部受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