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及胃小弯切迹低于正常位置,其临床表现类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胃缓”等范畴,分型治疗有良好效果。
脾虚气陷:症见素体体弱,脘腹坠胀,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纳差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缓。治宜补气升陷,健脾和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阳虚饮停:症见脘腹坠胀不舒,食后甚,喜暖喜按,心下悸动,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间辘辘有声,或呕恶清水痰涎,或兼头晕目眩、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弦滑或弦细。治宜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选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生姜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成药有胃苓丸等。
肝胃不和:症见胃脘痞胀疼痛,甚则连及两胁,呃逆、嗳气频频,食后尤甚,善太息,或嘈杂噫酸,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和胃,调畅气机,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胃苏颗粒、逍遥丸、气滞胃痛冲剂等。
胃阴不足:症见胃脘痞满灼热,隐隐作坠疼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烦渴喜饮,呕恶纳呆,体质偏瘦,大便偏干,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选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玉竹10克,枸杞12克,当归10克,陈皮6克,竹茹10克,甘草6克。成药有阴虚胃痛冲剂等。
胃络瘀阻:多见于病程较长或慢性病伴胃下垂者。其症胸膈痞满,脘腹坠胀疼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食后或入夜尤甚,但按之濡软,形瘦,面色晦暗,或有呕血、黑便,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或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桔梗6克,川芎6克,蒲黄(包煎)10克。成药有血府逐瘀胶囊等。
上一篇:痛风患者保健5法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