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怎样修成中医“乐之者”

怎样修成中医“乐之者”

中医学是从中华文化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中医之花要开得灿烂夺目,国学经典之书应该首先阅读。

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孔子早有论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是爱好,有兴趣,“乐”是以学为乐,是最高的学习境界。乐此不疲,任何艰苦环境都不会影响其孜孜以求的毅力与决心,古今中外成大家者多曾有过这种经历。

由此可见,当今在中医传承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应努力使青年中医成为学习与实践的“好之者”,甚至达到“乐之者”的理想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老师的责任是要为他们搭建一座桥,推开一扇窗,让他们找到学中医的快乐与自信,获得患者的认同与鼓励,亲眼看见中医药的疗效与价值,在正确的价值观中,品味中医的质感与魅力。

怎样努力去成为中医学的“乐之者”?

在读书中培养乐趣:中医学是从中华文化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中医之花要开得灿烂夺目,国学经典之书应该首先阅读。《论语》首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未若贫而乐。”(《论语·学而》)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突出的“悦”、“乐”二字,体现了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那就是“乐感文化”。相比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读书,引导人们实现终生的成长快乐。(李泽厚《论语今读》)

笔者在带教的实践中,是以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为引导的,通过这本书,上溯《易》、《论语》、《老》、《庄》,再学《中庸》、诸子百家等,从而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况,建立传统的思维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读得懂《内经》等中医典籍,体悟书中微言大义,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变“苦读”为“乐读”。

同时,通过读书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练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科学精神,成为品学兼优、人格完善的医者。

在临证中获得乐趣:不少年轻中医,他们的志趣被西医学的“便”与“利”所吸引,要想把他们从歧路上拖回来,只有靠中医药独特的“疗效”,从疗效中获得信心,培养志趣。在跟师临证中,对那些疑难久病,特别经西医诊治乏效的患者,带教者应认真对待,精心辨治,往往一个成功的病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激励医者终生。

带教者在临证时,要尤其注重思想的传、帮、带,思想重于具体的方药,因为没有思想的指导,所谓经方、秘方,很难用得灵验,更难举一反三。当学生把老师的方法带到他自己的临床上,并出现意外疗效时,必然会获得极大的乐趣与享受。

在总结中发现乐趣:带教过程中,需要经常写小结,更要在总结中磨练写作能力。老师应注意从读书笔记、医案按语、临床实录等作业中发现学术亮点,特别是那些不被传统重视的,甚至是前人没有涉及的临床问题,很可能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选题和研究方向,通过它或许可以写一篇论文,申报一个科研项目,甚至可以写一本书。在带领学生分析、诠释、质疑、论证的过程中,逐步提出立新、创新的观点。这种学术方向的形成,往往就是学生的热情和动力的起点,帮助学生在为攻克某一难题而努力中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师父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地关心学生,构建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徒关系。笔者认为,名义上是师徒,生活与学术上应该是弟兄与朋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老师不能太过严肃,当今的青年中医,生活成本比较高,各方面压力大,应时刻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除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本页关键字:修成中医乐之者  中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发挥导师制在中医传承中的作用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