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论治5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临床涉脾病机常较复杂,治脾方法也较多。
润脾法
此法用于脾阴虚而症见唇燥口干,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舌红干,苔少或舌面光滑,脉细者。用《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以滋阴润燥:火麻仁10克,芍药12克,酒军6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6克,麦冬15克。每日1剂,1日2次。
补脾法
此法用于脾气虚而症见倦怠懒言,不思饮食,食入胀满,四肢乏力,肠鸣,下肢水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用《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脾益气:黄芪15克,白术10克,人参6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怀山药15克,每日1剂,1日2次,蜂蜜为引。
温脾法
此法用于脾阳虚而症见面黄少华,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食少纳呆,呕吐清水,水肿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以《内外伤辨惑论》厚朴温中汤加减以温阳理气:厚朴10克,干姜10克,草豆蔻6克,木香3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每日1剂,1日2次,生姜为引。
醒脾法
此法用于脾病之湿热中阻而症见食欲不振,腹胀呕吐,泛酸,口干苦口,便溏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用《松崖医经》木香导滞丸加减以消导积滞:酒军6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枳实10克,神曲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0克,木香6克,槟榔6克,藿香10克。每日1剂,1日2次。
清脾法
此法用于脾病之痰湿困脾而症见饮食不香,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小便赤涩,便稀有味,苔白腻,脉弦数者。用《济生方》清脾饮加减以燥湿化痰,泄热清脾: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6克,青皮6克,白术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1日2次,生姜为引。
本页关键字:脾病论治 润脾法 补脾法 醒脾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国医大师张学文:清脑通络汤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