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治疗体会
粉刺,相当于西医的痤疮,俗称“青春痘”、“酒刺”、“暗疮”等。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等,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笔者临床治疗此病,颇有心得体会,现举案例如下:
徐某,女,35岁,已婚,2010年3月11日就诊。患者诉颜面起疹瘙痒反复发作3年余,间断治疗,疗效不佳。现颜面见灰白色、黑色丘疹,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有的已经愈合但遗留轻度凹陷的褐色疤痕,皮肤粗糙不平,面色泛黄少华。月经正常,诉经行前出疹加重,伴大便干结,纳可(平素喜食辛辣之品)。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散结。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生地黄、赤芍、金银花、皂刺、野菊花各15克,牡丹皮10克,白鲜皮、连翘、紫草各20克,土茯苓、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药渣煎水洗面。二诊诉丘疹瘙痒减轻,颜色变淡,无新疹外冒,面色转佳,大便通调,每日一行。效勿更方,守方略加增减继服14剂,痊愈。嘱其少食或不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调、心情舒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本案病因病机为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加之平素喜食辛辣食物、大便干结,致内有积热,久蕴不解,化湿成痰,痰瘀互结,发为本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散结、凉血化瘀,故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地丁、天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紫草清热凉血化瘀,白鲜皮、土茯苓解毒除湿止痒。全方配伍合理,使热去毒清,湿去结散,瘀去病消。其中蒲公英、生地黄有通便作用。若肺热重,可加桑白皮、枇杷叶清解肺热;若经行不畅,可加牛膝、益母草活血调经、引火(血)下行;若大便秘结,可加生地黄用量至20克,并加玄参15克、麻仁20克以润肠通便;若病久体虚、病情缠绵难愈,可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以补养气血、托毒外出。纵观现代人生活条件好转,饮食多肥甘厚味,故患此症者多由内有积热所致,临床以此方为基础,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上一篇:肾虚是导致早期先兆流产的重要因素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