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居经与避年
在中医文献中,月经每三个月来一次者,称为“居经”,每一年来一次者,称为“避年”。有人认为,此乃禀赋不齐,不属病态。但历代医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笔者临床发现不孕症患者多有月经失调,且居经、避年者为多数,故认为居经、避年者“禀赋不齐”者有之,但属病态者也不少。
历代文献简述
明·李时珍云:“月事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有行经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谓倒经;有三月一行,是谓居经;有一年一行,是谓避年。……此至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常矣。”明确指出居经、避年是“其病也”。
张三雷说:“居经、避年,因有因于禀赋者,然总缘体弱血少之故,若其先本不衍期,而忽致间月乃行,亦是不足之病。惟间隔之期,殊无一定,有隔间一二月者,亦常隔三五月者。居经、避年等称,亦是随意定名,无甚义理。”以张氏之论,居经、避年因禀赋不齐有之,然而总的病因则是体弱血少,体弱血少则影响冲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傅青主女科》论及居经时说:“亦有天生……经水必一季一行……世因不少,而嗜欲损夭之人,亦复甚多。”说明除先天之因外,后天虚损造成居经者也很多。
《济阴纲目》则论述了居经与病脉的关系:“师曰:脉微,气血居虚,年少者之血也,乳子下利为可,否者,此谓居经。三月一来,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不足,涩则气血有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言语谬误。跌阳脉,浮而涩,涩则卫气虚,虚则气短,咽燥而口苦,胃气涩,则失液。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谓居经,三月一来。”充分说明居经属病态。
病因病机
居经之病机与月经后期基本相同,居经又多可转化为避年。中医学认为“经本于肾”,临床以肾虚者为多,其次也可见于血虚、血寒及痰湿。《沈氏女科辑要》认为是体弱血少之故。《济阴纲目》则认为是气血俱虚之故。《坤元是保》又提出了“妇人肥胖,经成二三月一行,疾气盛而驱脂,闭塞经脉也”。《傅青主女科》说“夫经本于肾,其流五脏六腑皆归之”,又云“虚后期而来少,血虚而不足”。以上论述说明,肾虚、血虚、血寒、痰湿与居经、避年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居经、避年属月经稀发之类。月经稀发与闭经的原因大多是相同的,即与脑垂体、卵巢、子宫及甲状腺、肾上腺等机能活动有关。而居经、避年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不足所致。发育不全的卵巢,对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缺乏正常的反应,因此不能分泌适量的雌激素及孕酮,而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人常见月经稀发或初潮较晚,提示多有卵巢功能低下。月经初潮后,卵泡发育迟缓,延期排卵,则多见月经稀发,其时间长短不一,若每三月一行经,则为居经,一年一行经则称避年。
临床诊治
居经、避年常发生于青春期及婚前者为多,常提示肾气未充。其多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脉象平和。但大多数第二性征发育较差。婚后不育往往是其就诊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认为,居经与避年是可以生育的。但在临床中,婚后数年不生育者,患居经、避年者仍为常见。故可以说居经、避年影响生育。但患居经、避年者一旦怀孕,经胎产、哺乳后,常可月经盈月而至。所以有医者称,居经、避年者产后已病除。这可能是卵巢功能恢复正常之故。
居经、避年患者,如经合理的治疗,若月经能应时而至,受孕机会能大大增加。实践证明,经治疗后绝大部分均可受孕,久治不愈者属少见。
居经、避年的治疗,根据“经本于肾”、“冲为血海”、“肝主藏血”等理论,治疗之法,首以温肾、益血调补冲任。《傅青主女科》用助仙丹一方治疗居经。药用白茯苓15克,陈皮15克,焦白术9克,炒白芍9克,炒山药9克,菟丝子6克,杜仲炭3克。此方健脾益肾,疗效可靠。笔者临床数十年,也常用《傅青主女科》益经汤治疗,此方原为治年未老经水断,药用熟地30克,焦术30克,当归15克,炒山药15克,炒白芍9克,炒枣仁9克,沙参9克,柴胡3克,杜仲3克,红参6克,丹皮6克。《傅青主女科》指出此方“心、肝、脾、肾四经同治药也。”有补肾,益气,健脾,养血作用,妙在补以通之,散以开之,心、脾、肝、肾通,则经水自溢而通也。此方为临证经验总结,有促进卵巢功能作用。
此外对于居经和避年的治疗,也常用毓麟珠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人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炒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菟丝子12克,杜仲9克,鹿角霜9克,紫石英10克。水煎服,每次月经后服5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上一篇:论治热入血室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