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
灸法在医学专著中首次记载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系统的理论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更是简单明了地指出:“凡病药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治疗慢性疾病和顽固性疾病疗效显著,如陈旧性面瘫、Hunt面瘫疗效显著,灸有延长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时间并抗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功效,于是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总结出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的理论思想。慢性疾病、顽固性疾病及疑难病症的表现以阳虚为主,寒多热少,病因是机体的“阳虚”引起诸多症状,因虚致病。由于现代人们习惯大量嗜寒饮冷,昼夜颠倒,损伤阳气;或者嗜肥甘厚味,中焦脾胃受伤;或饱思淫欲,下元耗损,肾精亏耗,阴损及阳,阳气大虚。治当虚者补之,寒者热之。但在医疗过程中若采用针刺之法,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针刺方法虽有“补泻”之分,但总是以“泻为主”。于是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多以灸为主,少针多灸。一针通九窍,针为导引,不在于多,用针如用药,就好比中药方剂里的“经方”一般只有几味药,有的甚至只有一味药,加上引经药也只有两三味。针不在于多,而在于用准,手法到位,加上多灸,就会疗效显著。灸法本身具有温经通络、温阳补虚、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且灸法亦要求穴位准,取穴精当,而不在于猛烈,使病人易于接受。结合临床,特别注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穴,后灸阴穴;先灸阳部,后灸阴部”。上部、阳穴、阳部皆为阳,而“阳虚”为主症时,皆因“阳”不足为主,故当先“扶阳固本”,治疗上灸法显然优于针法。
上一篇: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验方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