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为多见,发病率高,四季皆有。发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暴受惊恐引起。有接触疫毒之疾,或暴受惊吓史。本病常突然发作,具有热、痰、风、惊四证及抽、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治疗上,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总则,痰盛者急先化痰,热盛者予以清热,风盛者应速祛风镇惊。

感受风邪

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中流涕,乳蛾红肿,烦躁不安,高热时突然惊厥昏迷。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方用解表镇惊饮:钩藤6克,茯神、薄荷天竺黄、紫苏、荆芥穗、枳壳各4.5克,黄芩、瓜蒌、连翘各6克,生甘草1.5克。若抽搐者,可加石决明9克,白僵蚕5克,桑叶9克以祛风定惊。或服小儿回春丹,l岁以内每次1~3粒,1~3岁每次3~5粒,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若痰蒙清窍者,可加石菖蒲4克以清心开窍。若高热、乳蛾红肿、便秘者,可加大黄4克,栀子6克以通腑泄热。

小儿乳食积滞,郁而化热,复感风寒,突发高热,咽赤肿痛,腹胀拒按,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嗳气酸腐,时时惊惕,甚则昏迷、抽痉,苔厚腻或黄腻,脉象浮弦数,指纹青紫或青黑。此为食滞外感,热动肝风。治法:解表消食,清热熄风。方用表里双解饮:薄荷、豆豉、黄芩、栀子、连翘、桔梗、浙贝母各4.5克,牛蒡子、玄参神曲各6克,甘草1.5克。送服紫雪散。

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若平日饮食不节,积滞化热,可发为惊风。症见发热,神昏抽搐,呕吐酸腐,泄泻大便酸臭,苔黄厚腻,脉象滑数,指纹青紫。此为食积致惊。治法:消食导滞,清热镇惊。方用镇惊消积汤:钩藤6克,龙齿4克,薄荷4克,厚朴3克,陈皮3克,焦山楂10克,麦芽10克,黄芩5克,栀子5克,连翘5克,甘草1.5克。送服小儿牛黄散,1岁以下每次0.3~0.5克,2~3岁每次0.9克,1日2次。

小儿感受风寒,肺气不宣,痰浊阻滞化热,引动肝风,症见发热面赤,咳嗽气粗,喉中痰鸣,惊惕、抽搐,苔薄白滑润,或白如积粉,此属痰热惊风。治法:清热熄风、涤痰开窍。方用清热祛痰汤:钩藤6克,薄荷5克,天竺黄、桔梗各4.5克,橘红3克,前胡6克,炒杏仁8克,瓜蒌10克,连翘心6克,胆南星2克,甘草1.5克。若发热喘急,咳嗽声重,鼻煽耸肩,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紫红,指纹黯青者,为痰热结胸致惊。治法: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方用加味麻杏石甘汤:生麻黄、橘红、石菖蒲各3克,桔梗、天竺黄各5克,前胡、苏子、杏仁各6克,生石膏7.5克,全蝎4.5克,生甘草1.5克。送服局方至宝丹。

温热疫毒

温邪内闭  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渴,突然肢体抽搐,二目上视,神志昏迷,面色发青,甚则肢冷脉伏,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羚羊钩藤汤合紫雪散:羚羊角粉o.6克(分3次冲服),钩藤6克,川贝母5克,桑叶4克,菊花6克,白芍5克,生地6克,送服紫雪散。若高热者,可加栀子9克,黄芩7克以清热解毒。若昏迷狂躁者,可加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若夹痰者,司加石菖蒲4.5克,天竺黄4.5克,胆南星3克以化痰开窍。若抽痉频繁者,可加石决明9克,全蝎4克,地龙5克以熄风解痉。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3~5克以通腑泄热。

气营两燔  症见发病急骤,高热,抽风,昏迷,颈项强直,狂躁不安,皮肤发疹发斑;或深度昏迷,壮热无汗,喉咙痰多,呼吸不利,大小便闭,舌红、苔黄腻,脉数。方用清瘟败毒饮:生石膏15克,生地9克,水牛角10克,黄连5克,栀子6克,黄芩9克,知母9克,赤芍7克,玄参9克,连翘 12克,丹皮7克,淡竹叶9克,甘草2克,桔梗3克。若抽痉不止者,可加羚羊角粉0.6克,石决明15克,钩藤9克以平肝熄风。若神志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惊风  感受风邪  温热疫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针刺兼镇静安神法治三叉神经痛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