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医文化 --> 医药诗词 --> 诗词中的楷、槐及其药用价值

诗词中的楷、槐及其药用价值

由于楷树具有神奇的药用功效,又被称为药木、药树。后人仿效子贡将楷树嫩叶制茶饮用,其性甘凉润喉,生津止渴,故又被称为凉茶树。

日初长,正园林换叶,瓜李飘香。帘外雨过,送一霎微凉。萍芜径曲凝珠颗,衬沙汀、细簇蜂房。被晚风轻飐,圆荷翻水,泼觉鸳鸯。

此景最难忘。称芳尊泛蚁,筠簟铺湘。兰舟棹稳,倚何处垂杨。岂能文字成狂饮,更红裙、闲也何妨。任醉归明月,虾须帘卷,几线余霜。

这首《夏日燕黉堂》是宋代无名氏的作品,通过夏日景物的描写,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古代将学堂称为黉堂,词牌“夏日燕黉堂”又名“夏日宴黉堂”,调名本意即咏夏天在学堂宴饮。我国一向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最能代表老师的植物,则是模树。国子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中最著名的植物当属槐树。模树和槐树都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其中还有两个著名的小故事。

子贡树楷模 药木功效多

相传孔子去世后,子贡悲痛欲绝,泪流不止、泣之以血,一只哀杖支撑不了,只能双手各持一支。孔子葬礼结束后,子贡手拄的两枝哀杖深深扎进土里,拔不出来了。奇怪的是,几天之后,哀杖竟然生根发芽,但见此树非柳非槐,十分罕见。子贡想到周公庙前的模树,念其老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便给这树起名楷树。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载:“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

子贡由于老师的去世心情焦虑,加之操办丧事劳累过度,虚火上炎,唇焦口燥、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子贡想到自己的老师博学多才,如万仞宫墙,对自己的教导如甘霖般滋润心田,楷树是老师的象征,或许也能为自己疗疾,于是就摘下几片叶子嚼起来,但觉得味苦回甜如橄榄,竟有止渴生津之效,又嚼了几片叶子之后,咽喉肿痛、口舌糜烂之疾竟然好了。

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哀思,孔门弟子在孔子墓旁结庐守墓。3年期满,众弟子纷纷离去,独有子贡守墓6年。守墓期间,子贡穿粗糙的麻衣,喝寡淡的薄粥,甚至不沐浴更衣。6年之后,子贡体态消瘦、神情黯然,身上长满了痒疮、湿疹,他要离开老师了。临去之前,为了表达对恩师的依依不舍之情,子贡用楷树枝叶煎汤沐浴,没想到身上的痒疮、湿疹竟然意外治好了,并且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清康熙年间,子贡所植楷树遭雷火焚死,现仅存树桩,康熙帝补植楷树一株,并手书“子贡手植楷”五字。乾隆皇帝《子贡手植楷》诗曰:“驻跸亭前有嘉植,亭亭特立学高贤。一株为想千云雾,数劫那随变海田。远胜移根从异国,曾依筑室更三年。桧师楷弟何相似,又见孙枝长蘖边。”

由于楷树具有神奇的药用功效,又被称为药木、药树。后人仿效子贡将楷树嫩叶制茶饮用,其性甘凉润喉,生津止渴,故又被称为凉茶树。后世医家觉得楷树味苦如黄连,称其为黄连木,又写为黄楝树。清代屈大均《子贡手植楷》诗曰:“绕茔多异树,世世莫能名。一楷存梁柱,孤标出鲁城。毚檀连翠色,五味接芳英。终古思堂侧,依依复女贞。”

“不辨何年植,残碑留至今。共看独树影,犹见古人心。阅历风霜尽,苍茫天地阴。经过筑室处,千载一沾襟。”(清初施闰章《子贡手植楷》)黄楝树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以叶芽、叶或根、树皮入药。黄楝树味苦、涩,性寒,具有清暑、生津、解毒、利湿的功效,用于暑热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痢疾、淋证、皮肤痒疮、湿疹、无名肿毒的治疗。

铃医巧用药 太后获安康

《周礼·秋官》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此以三槐喻三公,把槐树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将三公之位称为“登槐鼎之任”,将三公九卿称为“槐卿”。国子监里广植槐树,喻示监生们可以考中高官之意,并将考试的年头称槐秋,考试的月份称槐黄,举子赴考称踏槐。国子监里的古槐大多种植于元代,其中最著名的一棵,是位于彝伦堂前西侧的“吉祥槐”。

相传乾隆皇帝母亲在生产时落下痔疮的毛病,加之在皇宫锦衣玉食,大肠火盛,遂迁延不愈,痔血症状时有发生。这一年太后六十大寿,本欲举国同庆,怎奈痔血症状越发严重,乾隆皇帝焦虑,于是贴出皇榜,寻医治疗。一位来自民间的铃医应征入宫,为皇太后诊治。铃医详细诊察太后的病情,并询问太后以前的药方,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当时天下承平日久,奢靡之风日盛,太医为太后治病,专用名贵药材,像槐花这样的廉价药材从不使用,以至于治疗效果并不好。

铃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求见乾隆皇帝说:“国子监有古槐一株,乃元朝大忠臣许衡所植,颇有灵性,能知世事盛衰,可惜前明将亡之际,竟然枯死了。今我朝天下太平,有尧舜之治,更兼圣母皇太后六十大寿,此树竟萌发新芽成叶,枯而复荣,现满树槐花正茂,金蕊飘香,若用此花疗太后之疾,必获痊愈。”乾隆命人取槐花配药治疗,果然药到病除。文武百官趁机纷纷题诗作画,以示庆贺。乾隆皇帝龙心大悦,将这株槐树赐名为“吉祥槐”,并作《御制国学古槐诗》云:“黄宫嘉荫树,遗迹缅前贤。初植至元岁,重荣辛末年。奇同曲阜桧,灵纪易林乾。徵瑞作人化,符祥介寿筵。乔柯应芹藻,翠叶润觚编。右相非夸绘,由来事可传。”

国槐入药 效确价廉

槐花 “槐花采蕊须陈久,染就娇黄色更鲜。便利管教红即止,痔消更使力俱安。阴囊湿痒枝堪主,疥癣疔疽叶可痊。气降血行槐角好,堕胎何虑产犹难。”(清代赵瑾叔《槐花》)槐花是常用的凉血止血类中药,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用于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的治疗。《药品化义》载:“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痔疮肿痛,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能独在大肠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是泄肺金之气也。”槐花配伍黄连、地榆等,可治疗新久痔血;配伍荆芥穗、枳壳等,可治疗血热便血。槐花长于清泻肝火,单味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可治疗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槐根 “威弧历落连天狼,两旗欲动风不扬。槐根王侯梦未觉,岂知鸡声堪断肠。”(明代刘基《起夜来》)槐根味苦,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散瘀消肿、杀虫的功效,用于痔疮、喉痹、蛔虫病的治疗。

槐枝 “向来封国在槐枝,我今此梦真相似。要知万事孰非梦,何物世间能久嗜。”(宋代虞俦《交韵汉老弟假山》)槐根味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用于崩漏、赤白带下、痔疮、心痛、阴囊湿痒、疥癣的治疗。

槐白皮 “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宋代洪皓《咏槐》)槐白皮为槐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味苦,性平,归肺、心、肝、大肠经,具有祛风除湿、敛疮生肌、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中风、痔疮、口疮、阴疽湿疮、水火烫伤的治疗。

槐叶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杜甫《槐叶冷淘》)槐叶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小儿惊痫、肠风、尿血、痔疮、壮热、湿疹、皮肤瘙痒、疥癣、痈疮疔肿的治疗。

槐角 “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苏轼《槐》)槐角是槐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槐实,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肠热便血、痔疮肿痛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的治疗。

槐胶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唐代李峤《槐》)槐胶是槐的树脂,味苦,性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息风、化痰的功效,用于中风口噤、筋脉抽掣拘急或四肢不收、破伤风、顽痹、风热耳聋、耳闭的治疗。

“毵毵金蕊扑晴空,举子魂惊落照中。今日老郎犹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风。”(唐代郑谷《槐花》)夏日炎炎,瓜李飘香,子贡手植楷树,彰显尊师重教风尚;苍翠古槐树,给莘莘学子送来一丝荫凉。楷树和槐树均味苦性寒,能清泄火热,护卫健康。

本页关键字:楷树  药木  药树  国槐  槐花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经典颂四首        下一篇:

>> 返回医药诗词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