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行散透达,药食两用
白芷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白芷,一名芳香,一名茞,味辛,温,无毒。”被列为中品。有关白芷的药名,最早见于公元前278年屈原的《离骚》中,书中有辟芷、芳芷、白芷、白茞、芳香等记载。“芷”的本义是香味令人止步的草,又有“香草之恨”的说法;“白”则是表明其颜色性状。故而自古以来白芷就因其芳香之性而广泛用作香囊。
药用功效广泛
白芷气味芳香、性味辛温,无毒,善于行散透达,主归肺与胃经。《本草汇言》载:“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正是白芷的这些特性,使之在临床上、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白芷的药用功效主要为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止痒)、消肿排脓。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表证 白芷的解表作用强度并不大,无明显的直接发汗作用,其特性在于芳香透达上行,且又有显著的止痛、通鼻窍作用,因而表证表现为明显的鼻塞、头面部作痛(特别是前额痛、牙痛)时,白芷最为适合。
鼻疾 鼻疾有不同表现,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白芷的特点在于无论何种鼻疾,白芷皆可用之,这与其药物特性有关。首先,白芷气味芳香,性善上行,能宣通鼻窍,故能用于鼻塞;其次,白芷归于足阳明胃经,循行经过鼻;再者,若鼻疾的主要原因在于胃火上攻,与饮酒、辛辣等因素有关,白芷虽然不清胃火,但其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引经药,且能燥湿,随配伍亦可用于鼻疾。因此,可以说,白芷是治鼻疾良药。
皮肤疾患 白芷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止痒、消疹除斑、美白。最早记载白芷药用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白芷能“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的描写。后世更是在此基础上广泛用于面部皮肤的美白美容。
消肿排脓 白芷对于疮疡病症的治疗主要用于初中期,消肿排脓效果明显。
胃脘疼痛 白芷主要用于寒湿困阻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疼痛,包括消化道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白芷有一定的疗效。这与白芷芳香温燥化湿、散寒止痛有关。
芳香之性助食疗
白芷的芳香之性使之又成为常用的药食两用品。一是因芳香之性使之具有辟秽去腥之用,常配伍用于一些含有动物药的药酒中,既能确保这些药物的药效又能祛除药物的腥味;二是用于鱼、虾以及其他具有腥味食物的烹饪,其特点在于芳香之性显著,对不同品种、不同性质的腥味都具有祛除调和作用,同时还作为食品的佐使、调味品用于菜肴的烹调,如寻常家庭用的十三香就含有白芷。
本页关键字:行散透达 表证 皮肤疾患 胃脘疼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复方丹参片与丹参滴丸日常服用有不同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养生
- 肝气不舒引“胃痛”,春季5招防胃病
- 一枝春·疫情亮点
- 医风遗韵满杏林——纪念山东省济宁市名医孙镜朗诞辰120周年
- 清热解毒金银花
- 保健要穴“足三里”,强身健体4功效
- 调和阴阳是是中医防治失眠的关键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