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患者用药的五大“误区”
皮肤病用药,不同人、不同患病部位用药不尽相同,且初发、复发用药也会不一样。然而,很多人患皮肤病后自行买药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加重或是出现不良反应。专家提醒大家,患皮肤病后要注意以下几个用药误区。
误区一 不分病因乱用药
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乱买药膏是患者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很多患者在没有确定病因的时候就买药自己治疗,比如有的人皮肤瘙痒就用皮炎平;足部发痒就用达克宁等,不分病因,结果因用药不对症,致使病情加重,得不偿失。
专家表示,引发皮肤病原因很多,如感染、变态反应等,仅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就有细菌性、真菌性及病毒性等分类。而这些皮肤病的病灶多为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表现,普通人只看到皮肤的外在表现,不知道发病的具体原因,自行用药,不分药物种类,导致皮肤病越来越重。
误区二 长期使用某种皮肤药
有些人发现某种药治疗自己的皮肤病有效,常年使用同一种药物。这种做法不仅无益于疾病治疗,而且还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例如皮质激素治疗各种湿疹、银屑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用强效激素可引起痤疮样改变、毛发增多、色素沉着等副作用,甚至引起全身副作用。还有不少女士脸上出现皮肤病,抹激素类药膏后缓解,皮肤变得光滑,于是天天往脸上抹,最终抹成激素依耐性皮炎(大红脸),不仅损害容貌,而且会加快皮肤老化。
因此,专家建议,无论治疗哪种皮肤病,用某种药物一段时间后,就要请医生复诊,以便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种类和浓度,避免产生副作用,更快地促进疾病康复。
误区三 激素药膏是皮肤病“万能药”
还有的人认为激素药膏是皮肤病的“万能药”,什么皮肤病都可以用。殊不知激素是免疫抑制药,可以诱发或加重感染,其对病毒、细菌和真菌性皮肤病不适用。比如单纯疱疹、皮肤结核、痤疮、毛囊炎、足癣、体癣和股癣等皮肤病,不能使用激素类药膏,否则会加重病情和耽误治疗。
还有的人认为激素药膏是外用药,儿童、老年人都可以用。但是儿童对激素的敏感性大于成年人,在用药时要尽量选择低效或者不含激素的药膏。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皮肤病患者应慎用激素类药膏,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癫痫及精神病患者,尤其不宜过多使用这类药物。
专家称,激素类药膏治疗皮肤病的种类比较多,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也较多。很多患者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不可随便滥用激素类药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四 症状消除立即停药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的患者,可产生习惯依赖性或成瘾,久用后不能突然停药。因久用皮质激素类药膏后,机体肾上腺皮质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一旦突然停药便可因机体激素分泌量不足而引起病情加重。因此,长时间使用皮质激素类药膏后,倘若需要停药,应逐步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完全停药。
不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各不相同,治疗时间也有长有短。有些皮肤病患者不注意疾病的发展过程,忽视了药物治疗疾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如足癣经治疗不痒了,许多患者就停止涂药,这样做不利于巩固治疗效果,还容易复发。所以,皮肤病用药不可自作主张减少或停止用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定,以免导致用药的疗程不足。
误区五 皮肤病没必要看中医
不少人认为,患了皮肤病,买些药膏抹抹就行了,没必要看中医,忽视了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特色优势。专家解释,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特色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根据标本缓急的不同而采取分阶段论治的方法,具有外病内治、内病外治,治疗方式多样性、药物剂型多样性和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不易复发等优势。
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状以红斑、丘疹、水泡、瘙痒等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皮质类激素治疗的效果往往都比较有限。而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兼感外邪,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治疗时主要从“健脾”和“祛湿”两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兼有湿热的要清热利湿,相当于去除了滋生湿疹的温床,效果自然就会比较理想。
本页关键字:用药误区 皮肤病患者 激素药膏 皮质激素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勿盲目自敷草药治关节炎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养生
- 老年性白内障的预防措施及术后注意事项
- 四类慢性鼻炎需区别 推荐简便有效“推拿法”
- 影响肿瘤病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应对策略
- 口腔癌的预后转归与护理要点
- 人参汤
- 涎腺肿瘤的中医综合治疗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