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暑话绿豆
绿豆,为豆科植物,其花、实等皆可入药入食,为药食两用食物,夏日解暑佳品。
绿豆花: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醒酒解毒之功,适用于酒醉烦渴等。《本草纲目》言其“解酒毒”。
绿豆粉: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日用本草》言其“味甘,凉平,无毒”。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日用本草》言其“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
绿豆皮:又名绿豆壳,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将绿豆用水浸胖,揉取种皮。一般取绿豆发芽后残留的皮壳晒干而得。以纯净、干燥、色不变红者为佳。《本草纲目》言其“甘,寒,无毒……解热毒,退目翳”;《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风热,去目翳,化斑疹,消肿胀”。
绿豆叶:为豆科植物绿豆的叶片。《本草汇言》言其“味苦,气寒,无毒。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并绞汁,和温汤饮之。”《开宝本草》言其“霍乱吐下,绞汁和醋少许,温服。”
绿豆芽:又名豆芽菜,中医认为,绿豆芽性味甘、寒,入脾、胃经,有清热解毒、醒酒利湿之功。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口渴烦燥、二便不利、酒醉心烦等。《本草纲目》言其“解酒毒,热毒”;《饮食辨》言其“为病人食物佳品”。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纤维素等,可抑制肠中胆固醇的吸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痔疮,便秘。
绿豆:又名青小豆,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中医认为,绿豆性味甘、凉,入心、胃经,能清热解暑,利湿通淋,解毒消肿,适用于热病烦渴、疮痈肿毒及各种中毒等,为夏日解暑除烦,清热生津佳品。《随息居饮食谱》言“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本草纲目》言其“治痘毒,利肿胀,为食中要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真济世之良谷也”;《食药医镜》言其“清火化痰,疗痈肿痘烂,食之调和五脏,安精神,补元气,润皮肤,清暑解毒”;《本草求真》言“绿豆性味甘寒,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日用本草》言其“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
需要注意的是,绿豆虽为解热祛暑佳品,但其性味寒凉,故脾胃虚弱、肾阳不足及体质虚寒者不宜常服。另外,绿豆煮汤,时间不宜过长,用高压锅约15分钟即可,豆粒不易过烂,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其解热清暑功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