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养生之道
持恒有之产 享生活之乐
在物质与精神两者之中,孟子认为,首先要让民众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的满足之后,才能对其展开思想上的教化。“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为齐宣王指点迷津时,孟子也指出,对一个仁治者来说,只有让民众衣食无忧、生活无虑之后,才能达到理想之境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这番话,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统治者而提出的治国方略,但结合到我们自身养生实际也不无启发。一个人只有在经济宽裕、家庭和睦的前提下,才能心平气和、乐享生活,进而达到保养身心、健康长寿之目的。而试想,如果要对那些四处流浪的一无所有者去谈养生,恐怕就未免有些不着边际了吧。
寡身外之欲 达淡泊之境
养生离不开养心。良好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呢?孟子给我们开出的答案是:“养心莫善于寡欲”。在孟子看来,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欲望过多,难免会颠倒迷乱,严重失调,而对清心寡欲者来说,自然就很少犯错,从而有益身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孟子也是这样做的。孟子一生游说四方,经常出入王宫贵族之家,但他对生活却并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生活中,他所追求的只是“箪食壶浆”式的简单和随意,吃饱能生存就行。饥者甘食,渴者甘饮,粗饭菜汤未尝不饱。孟子在其著作中还不厌其烦一连用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等多人的成长经历,证明真正担当大任者,无不是历经磨难之后才最终有所成就。而其“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至今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时刻牢记的警醒之语。
本页关键字:孟子养生观点 孟子养生之道 孟子 浩然之气 丈夫之志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著名艺术家阎肃养生之道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