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常年露在外 日常“护耳”很关键
一年四季,我们的耳朵常年裸露在外,风吹日晒,很少得到重点保护,这往往容易让人误以为耳朵很“坚强”,忽略了对它们的保护,其实耳朵真没有我们感觉的那么“坚强”,日常生活中,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耳保健避免使劲搓揉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对应着身体的不同器官,所以耳保健很受欢迎。
为了达到保健效果,很多人习惯使劲地揉搓耳朵,并把耳朵搓得红红的,认为不红就没有效果。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对耳朵造成损伤。专家提醒:耳廓皮肤上血管特别少,皮肤薄,如果用力揉搓,特别容易损伤耳朵皮肤,引起耳朵发炎。对耳朵进行保健时,要避免搓揉,特别是使劲揉搓,而是要用垂直的力捏耳朵,既可保护耳朵,又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自己在家掏耳朵,不可以!
对于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在家掏耳朵,专家解释说,每个人耵聍(耳屎)量的大小、形状差异非常大。有人耵聍特别小,是淡黄色的薄片,有时会在嚼东西时自然脱落,但有人的耵聍很硬而且很大,这种耵聍不但不能自行脱落,而且时间长了,整个外耳道都会被堵住,甚至会接触到鼓膜,引起耳鸣,这就需要主动定期取出耵聍。
专家建议,不论哪种耵聍,都要到医院找专业医生清理,如果自己操作不当,都容易使外耳道破损、发炎。尤其家长不要给小孩子随便掏耳朵,即使使用市面上尤其是网络上购买的一些“高级”掏耵聍工具也不可以。而且耵聍不要取得特别干净,因为耵聍对耳朵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于如何清洁耳朵,专家建议尽量不要清洗耳朵,更要避免直接用水清洗,这样耳朵容易进水,引发外耳道炎。如果耳朵进水了,可拿一个小棉签塞到耳朵里慢慢地、轻轻地擦,把水吸出来。有些人耳朵进水后,水会贴到鼓膜上出不来,并且会出现闷闷的感觉,这时就需要去医院及时处理。如果平时要清洁耳廓,用棉棒蘸水擦一擦即可。
对于耳朵的保护,专家提醒两点。
一是耳廓怕冻,冬天或在寒冷的地方一定要注意耳廓的保暖。
二是不要长时间带耳机,包括入耳式的和头戴式的。耳机传导的声音相当于噪声,可引发耳鸣和听力下降。临床上这类病例很常见。
耵聍有干有湿,这是怎么回事?
耵聍有干、湿两种常见的形态,有人一段时间耵聍干,一段时间耵聍湿,有人一边耳朵有耵聍,一边耳朵没有耵聍,对于这些情况,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给予清楚的解释。她认为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不必依据耵聍的干、湿来判断身体状况。
坐飞机时耳朵为什么会疼?
大家可以先做个测试,用手堵住耳朵,如果听到有别于耳鸣的声音,一般问题容易出现在中耳,这种情况坐飞机耳部容易产生不适感。做耳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耳膜有内陷的情况。
耳膜内陷分单侧内陷和双侧内陷两种,多数人都会有耳膜内陷的情况。耳膜内陷多与耳咽管功能下降有关,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治疗,而且不容易恢复。
中医认为,耳咽管功能下降多与气虚有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具体到耳咽管开放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肌肉牵拉无力,与脾虚有一定的关系。脾虚的人最好少吃瓜类、梨等寒性水果。
如果内陷较轻,多数人不会有不适感觉,可以不用治疗;如果感到耳内发闷,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这是因为此时耳外气压远远高于耳内气压,引发耳朵不适,严重时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耳内外的气压差也是坐飞机时耳朵疼的主要原因,因为耳咽管功能下降,调节不了耳内外的气压差。坐飞机时如果出现耳朵不适或者疼痛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起飞或者降落前半个小时,从鼻腔喷入血管收缩剂,头后仰,随后偏向出现不适的耳朵一侧。
血管收缩剂可强行让耳咽管张开,同时配合吞咽,打哈欠,嚼口香糖等动作,让空气流入耳内,平衡耳内耳外气压,可以避免引发耳朵不适。一般喷进去后20分钟到半个小时就会起效。
血管收缩剂是一类药,包括麻黄素、盐酸羟甲唑啉等,后者市面上较为常见。
本页关键字:护耳 耳廓 耳保健 耳鸣 听力下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入冬爱美穿短裙 当心关节受损伤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雪养生
- 望都县中医医院开展一氧化氮检测新技术
- 谈谈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耳朵常年露在外 日常“护耳”很关键
- 冬日“艾灸养阳”有诀窍 你必须了解的艾灸知识
- 临床上乳腺癌应与5类疾病相鉴别
-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