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针刺一般不易发生异常现象,照如不按针刺的操作规程去做也会有下列异常情况发生。
滞针与弯针
发生滞针与弯针的原因有:1、因医者进针时用力太猛,进针太快,捻转提插时指力不够均匀;2、进针后病人移动休位;3、物体碰触或压迫针柄;4、病人精神紧张,或因病痛而致肌肉痉挛;5、捻转幅度过大或向同一方向捻转,使肌肉纤维缠住针身等等。
在临床上,针刺入后,如果见到捻转或提插时感觉针下十分沉重紧涩,捻动及退针发生困难,或针柄歪斜,改变了原来位置,不易拔出时,则应考虑有滞针与弯针现象。如因病人精神紧张,或局部肌内痉挛而引起的滞针,可用指捏法或在邻近处再下一针,以宣散气血,或延长留针时间,以缓解紧张状态。若因针身捻转太紧,须向相反方向退转,并左右轻捻使之松解,若因体位移动引起,须先纠正体位,如针身弯曲较小,可以慢慢退出,不可捻转;若弯曲较大,必须轻微摇动针身,顺着弯曲方向退出}若针身弯妇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遂渐分段退出,切忌急躁猛抽,以免折针。
折针
折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因针身先有损伤剥蚀,进针前矢于检查;2、病者体位移动较大,或肌肉强力挛缩;3、因医者技术不熟练,行针时用力过猛;4、因遇滞针、弯针时强力抽拔;5、因外物大力碰压等等。
折针后的处理如果发现折针,医者必须镇静,嘱病者不要移动体位,勿惊慌乱动,安慰并稳定病者情绪。若折断处针身尚有部分暴露皮肤外面者,可用镊子拔出,针身折断之残端已与皮肤相平,或虽低于表皮,面尚可看见残端者,可用手食、中二指在针孔两旁垂直压下,使折断针之残端头部露出表皮外面,右手持镊子夹住拔出,或用强力磁铁吸住残端,垂直拔出体外。如折针残端已深入皮下或深入肌肉层中,须看所在部位,倘折在重要脏器附近,或肌肉,关节话动处妨碍运动者,必须立即施行手术切开取出,如在非重要部位,并不影响日常活动者,可不加处理,但必须随访检查I如果发现折针残段大,而且移动无定处,其游走达到重要脏器附近或妨碍活动者,仍要立即施行手术取出为要。
晕针
发生晕针多因病者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疲劳过度,在劳动后针刺,或饥饿后,或在大汗、大泻、大出血后针刺,或医者施术时手法太重,均可导致晕针。晕针时多见面色苍白,多汗,心慌,眩晕眼黑,呕恶,四肢厥冷,脉象细伏;严重者神志昏迷,倒仆于地,口唇青紫或僵失禁等。
如见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针捌,将已刺之针迅速拔出,让患者平卧,安置于头低脚高位,轻者静卧片刻,饮以糖水,即能自行恢复,严重者可针刺人中、台谷、足三里等穴,采用补法,并可灸百会,足三里,即能苏醒。另外,医生应严密注意病人的变化情况,随时检查脉搏,呼吸,如继续恶化,发现呼吸微细或脉搏微小欲绝者,应立即用人工呼吸爰注射强心剂进行急救。病人清醒后,令其休息半小时或一小时左右,若体力极度衰惫者,需作较长时间的休息。
总之,为了避免针刺异常情况的发生,医者必须提高警惕,一是要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二是要遵守操作规程。只要思想集中,谨慎细心,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高度责任感,针刺的异常情况就能减少发生或不发生。
本页关键字:针刺出现的异常现象 针刺处理方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皮肤针使用及适用疾病禁忌 下一篇:针刺时的不同深度与角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