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补益方剂及作用?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在辨证审察病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一定的剂量,遵循一定的组合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方剂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药物,并将其应用于治疗疾病之中。虽然最初只是使用单味药物,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祖先逐渐认识到了几味药物同时使用,能够增加治病疗效,于是在不断实践中,方剂应运而生。
补益方剂是指,以补益药材为主,组成具有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亏虚之功效,并用于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古代医家将治疔疾病的方法,归纳、总结成了八种方法,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而补益方剂则属于“八法”中的“补法”范畴。在我国最早的中医学奠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之《三部九候论》中,就曾说:“虚者补之。”而《黄帝内经?素问》之《阴阳应象大论》中亦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虚者补之"的概念,既是补益的原则,也是“补法”的理论依据。
人体的虚损诸证,归纳起来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因而补益方剂在运用时亦分为补气方剂、养血方剂、壮阳方剂、滋阴方剂四种。而脏腑的虚损不足诸证,则可以按照各个脏腑的虚损之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法。
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气血两虚者,则给予气血双补,这是补益气血中最为常规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气与血又为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人亦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因此,对于气虚所导致的血虚之证,补气方剂亦能够用于治疗血虚之证。正所谓,阳气生长则能够助长阴气,因而《脾胃论》中说道:“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
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阴阳两虚者,则给予阴阳同补,这是补益阴阳中最为常规的辨证施治方法。同时,阴与阳又为相互助长、互相为用整体。因此,在补阴方剂和补阳方剂的配伍中,常是补阴方剂中酌量配伍补阳药,补阳方剂中兼顾补阴药。这就是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原则,来配伍补阴、补阳方剂的方法。正如古代医家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于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除了补益气血、阴阳外,对于气血、阴阳不足所导致的各种脏腑虚证,补益时则座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使用“补母”法进行治疗。例如:肝虚者,宜兼顾补肾,因为滋肾水能涵肝木;脾虚者,宜兼顾补肾,因为补肾中火能生脾阳。另外,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脾则为后天生化之源,所以在补益受病之脏的同时,还应运用补脾或补肾药。这种“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属于一种间接的补益方法。
此外,使用补益方剂还应注意两个要点。其一,使用补益方剂洽疗疾病之前,应先辨清病的虚、实,以免误补,则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其二,长期服用补益方剂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症,适当配以健脾、养胃、理气等药,以达到补益兼顾理气、调胃的效果。
上一篇:煎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