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药组方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组方?
选药组方的目的是:第一,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例如黄柏、知母同用,可使滋阴降火的功效显著提高;第二,适应病情的需要,更好地照顾比较复杂的病证,如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的常用方荆,若兼见气滞痰湿者,需加陈皮、半夏以理气燥湿化痰,名六君子汤,从而扩大了治疗范围;第三,调和偏胜,制约药物的烈性或毒性,以消除或缓和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如槟榔和常山配伍后,可以减弱常山的致呕作用。总之,选药组方要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需要,使方剂的配伍更加科学,并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
那么怎样组方呢?组成一个方剂,不是把药效相同的药物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规定必要的剂量,接着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这种组方原则始见于《内经》,即“君、臣、佐、使”。君药是指针对病因或主证而一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麻黄。臣药是指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桂枝。佐药有三个意义:其一,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其二,因君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需加以制约者,如十枣汤中的大枣;其三,反佐作用,反佐是特定的用法,它是“甚者从之”的意思,即用与主治药的药性相反的药物作为诱导辅佐,如四逆加猪胆汁汤中的猪胆汁,黄土汤中用黄芩。使药一般认为是引经药,具有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的作用,如参苓白术散中的桔梗。
另外,具有调和药性的药物也叫使药,如麻黄汤中的甘草。在每千方剂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在简单的方剂中,臣、佐、使药则不一定都具备,因为有的方剂中的君或臣药本身就兼有佐,使药的作用。也有些方剂由于组成比较庞杂,而以生、次药来区别,不分君、臣、佐、使。至于一方中药味的多少,《素问·至真要大论》虽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和“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的记载,但并不是呆板的规定,在临床上应根据辨证立法的需要而定。这样才能符台病情,发挥更好的疗效。但是,在方剂中,一般是君药少,而臣、佐药较多。
上一篇:方剂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下一篇:《黄帝内经》记载的方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