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侏儒症概述
垂体性侏儒症系由于垂体前叶功能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
【病因及发病原理】
根据病因可将本病分为两类。
一、原发性 多数患者原因不明,也无家族史,仅小部分有家族性发病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继发性 较为少见,任何病变损伤垂体前叶或下丘脑时可引起生长发育停滞,常见者有肿瘤( 如颅咽管瘤、视交叉或下丘脑的胶质瘤、垂体黄色瘤等 ),感染( 如脑炎,结核、血吸虫病、弓浆虫病等 ),外伤,血管坏死及X线损伤等。
【病理变化】
以垂体萎缩为主,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不足以致发育迟缓,也可能由于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缺乏。生长激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机体生长。生长激素主要为一种蛋白质合成激素,它能加速氨基酸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刺激DNA的复制及RNA的转录, 生长激素能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血糖因而升高,它能抑制葡萄糖向细胞内转移,与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运转的作用恰好相反,因此,它与胰岛素在糖代谢的调节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作用;此外,它能促进脂肪的动员与利用以供给能量。当生长激素缺乏时则引起生长缓慢甚至停滞。
多数患者同时有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部分病例也有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有关内分泌腺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原发性垂体性侏儒症多见于男孩,初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最初, 一、二年与正常小儿差别不明显,自1~2岁以后开始生长速度减慢,停滞于幼儿期身材,年龄越大落后越明显,至成年其身长也多不超过130厘米,但智力发育正常,患儿外观比较其实际年龄为小,但身体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比例常与其实际年龄相仿,故各部分发育的比例仍相当。患者头稍大而圆,毛发少而质软,皮肤细而滑腻,面容常比其实际年龄幼稚,胸较窄,手足亦较小。(见图) 出牙延迟,骨化中心发育迟缓,骨龄幼稚与其同身高年龄小儿相仿,骺部融合较晚。
多数患儿性腺发育不全,第二性征缺乏,至青春期男性生殖器仍小如幼童者,隐睾症颇常见,声调如童音。女性往往有原发性闭经,乳房,臀部均不发达,身材无女性成年人特征,子宫小,外阴如小女孩。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亦往往偏低,但临床症状常不明显。
继发性垂体性侏儒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得病后生长发育开始减慢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患颅内肿瘤者可见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及体征,如头痛、呕吐,视野缺损或缩小等,甚至由于垂体后叶或下丘脑也受损害而并发尿崩症。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及体检诊断。1~2岁以后生长缓慢, 身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小儿三个标准差(S.D.),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相当,智力正常。 尚应注重检查是否有原发疾病。
近年来血清中生长激素的浓度已能测定,患者常明显降低。正常人休息状态下空腹(早餐前)血清中生长激素浓度为3毫微克/毫升,儿童为5毫微克/毫升,患儿常低于5毫微克/毫升。由于其量甚微,测定不易准确。正常人于沉睡时或于进餐、运动以后血清生长激素较原来增加,故可于入睡60~90分钟后取血或于进餐后2小时再运动10分钟后取血,患者往往不增加或 < 5毫微克/毫升, 有人应用胰岛素或L-精氨酸静脉滴注以产生低血糖,在正常人可促使血清生长激素有暂时性升高,而患者却无反应。
垂体性侏儒症患者往往同时有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其血清胆固醇可增高,血清T3及T4往往降低或在边缘水平。 尿内17羟类固醇与17酮类固醇排量都减低。
【鉴别诊断】
对身材矮小的小儿应注重与以下情况相鉴别:
一、慢性疾病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 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营养不良、
上一篇:垂体与巨人和侏儒症 下一篇:寄生虫感染性侏儒症的发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