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风疹的原因和防治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往 多见于冬春季,近来则常见于春夏之交。因其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广发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常在幼儿园和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
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比麻疹色淡、更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
本病区别于麻疹、水痘和疱疹的显著特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耳后和后颈部来不及肿大较明显,但无压痛。
风疹致畸。孕妇感染风疹大多为隐性感染,母亲症状很轻,但病毒可侵犯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或多种畸形,常见的有先天性白内障、神经性耳聋、脑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并发脑炎。脑炎是风疹并发症中最多的,多发生在出疹后1~7天,严重者可昏迷数小时至数天,一般可完全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或慢性进行性全脑炎。
并发心肌炎。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一般在4~8周内恢复。
合并肝炎。转氨酶异常,多在10天内恢复。
并发关节炎。在发病的2~3天可出现膝、肘、踝、腕、指等关节炎,可有局部红肿、疼痛,同时会再次发热,于5~10天自行消退。
出血倾向。风疹导致血小板减少所致,比较少见,常在出疹后3~4天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齿龈出血、呕血、便血等。3~7天后自行缓解,个别病人可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防治措施
⒈自动免疫: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抗体阳转率达95%以上。接种对象主要为幼儿园、小学儿童以及育龄妇女等易感者。接种后可有低热、皮疹、关节疼痛等反应。有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剂及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接种疫苗。
⒉被动免疫:接触风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预防效果。
⒊隔离病人:发现病人后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妊娠早期的孕妇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如证实胎儿已受感染并发生畸形,应终止妊娠,并劝其间隔3年后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