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中医治疗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我国也不例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近2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的普及,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
以下是中医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一、饮食、起居、情志调节均须兼顾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六腑,胆为六腑之一,又为中精之腑,内藏金汁(胆汁),胆附属于肝,主疏泄,其作用是调节胆汁的储藏与排泄,参与水谷精微的消化与吸收,肝胆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胆石症有直接的关系。如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情志损伤等因素刺激,可引起人的肝胆失其调节与疏泄,则体内湿热内生,气机不畅;久则湿热煎熬胆汁成石;胆石停留,湿热不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体内热盛蕴毒,毒热或熏蒸肌肤发黄,或深陷营血发厥,引起全身性的危重症候。老百姓都知道爱吃肉饮酒、肥胖、不爱吃早餐容易患胆石症,殊不知一些患消化疾病、减肥、素食主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缺乏体育锻炼)、工作紧张压力大都很容易导致胆石症,其主要原因是以上情况违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导致消化及代谢的紊乱,因而得病。所以中医强调,五谷可养人,亦可害人,情志损伤为百病之长。中医极其重视胆石症病人的饮食、劳逸和情志诸方面调摄,所谓“三分治、七分养”。
二、“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标本兼治”
中医治病在乎治本。胆石症的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胆汁代谢异常而病,因此中医通过调理脏腑、疏肝利胆等方法,纠正消化、代谢上的紊乱,维持肝胆正常的功能,通过中药或配合其他一些疗法,可以使一些患者的胆石排出、消失;还可以防止胆囊或胆道炎症的发生;较长时间服用中药并能起到预防结石再发的作用。
中医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胆石症治疗的原则是利胆去石,从根本上消除疾病。但出现炎症或急性症状时,就要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解毒抗炎上,及时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避免导致胆囊化脓、穿孔,或胆管炎症的出现。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可以使许多病人避免急症手术,防止因手术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待病情好转后可进一步进行病因治疗。所以中医治疗胆石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标本兼治”。中医还十分重视对“症”的治疗。临床大部分胆石症病人常常表现有腹胀、咯逆、食欲不振和大便不畅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饮食。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维持病人的正常生活。中医治病的另一特点是“整体观念”。有些病人除了胆石症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器官的病变,这些疾病相互影响,比如胆心综合征等。中医认为人体全身各器官是相互联系的,病与病之间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在治疗上必须重视局部并兼顾全身。临床许多病人来看胆石症,吃中药后不但胆石症的症状好转,其他病的症状也有改善,从而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三、“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医历来强调疾病的预防,也就是“养生”之道,包括食疗、体疗以及修身养性等内容。胆石症的防治也离不开这些问题,总结起来,患者应注意以下一些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蛋白、低胆固醇、少食油炸食物等),饮食要节制、节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并根据年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保持正常的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正视自己的疾病,如过分轻视或看重疾病都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还可向医生学习了解一些有关胆石症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按摩等。
本页关键字:胆石症 胆石症的中医治疗 免费索取胆石症治疗资料
上一篇:治疗胆结石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饮食治疗的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3日快讯
- 增强四个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