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
1、三叉神经血管瘤
首发症状是血管刺激或压迫三叉神经后根或半月神经节引起的患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发作,类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
有“扳机点”,伴有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咀嚼肌无力、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等。有时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和体征。
2、颅中窝脑膜瘤
颅中窝脑膜瘤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作性疼痛,而不少病例被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经过多方长期治疗无效最后方确诊。
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在颅中窝脑膜瘤的出现率约为38%,但均以发作痛为主,面部感觉减退的较少或仅有轻度感觉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出现三叉神经运动功能减退,随后出现嚼肌群萎缩。
3、三叉神经鞘瘤
早期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故常易被漏诊。临床表现主要有三叉神经本身和邻近结构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及颅内压增高征。
4、小脑桥脑角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临床表现可分三种类型:三叉神经痛型占68%;小脑桥脑角肿瘤型占24%;颅内高压型占8%。
三叉神经痛型,以三叉神经痛症状发作起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颜面部典型三叉神经闪电样剧烈性疼痛发作,但每次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由于肿瘤常沿桥池方向伸展,病程进展缓慢,肿瘤本身又较软,因此小脑桥脑角病变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极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
若仔细检查,有部分患者可发现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感觉变化体征,如颌面部感觉减退和麻木。运动根亦可受累(很少见),故表现颞肌力弱。
小脑桥脑角肿瘤型主要表现面肌抽搐、耳鸣、听力减退、后组颅神经障碍,但小脑体征亦可不明显,仅个别病人行走时有偏向患侧,或轻微的闭目难立征。
颅内高压型仅有颅内压增高,无小脑桥脑角体征和三叉神经痛发作症状,此型少见。
5、颅底恶性肿瘤
早期为间歇性痛,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者常见。晚期多为持续性剧痛,部位不固定。第VI对颅神经受侵犯后产生眼外直肌的瘫痪等症状。肿瘤继续侵犯,则可进入颅中窝,压迫神经,出现IV、III、II、颅神经受累的症状。
6、听神经瘤
早期症状多由听神经的前庭神经及耳蜗神经损害开始。当头痛发生后,其他症状逐渐出现,如一侧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肢体活动不灵及一侧面肌无力等。
7、三叉神经半月节脑膜瘤
临床表现常以一侧的颜面部发作性疼痛起病,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似,有时被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进行手术,术中才发现为三叉神经半月节脑膜瘤,患侧常有明显的颞肌和咀嚼肌萎缩,肿瘤有时可累及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出现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和瞳孔散大等。肿瘤向后颅窝生长发展时,可引起面神经瘫痪以及前庭功能和听力障碍、共济失调、颅内压增高征等,则又可与听神经瘤混淆。
8、面部带状疱疹症
临床表现常在面部疱疹消退后引起三叉神经痛,多累及第一支,症状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似。
本页关键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 三叉神经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三叉神经痛的概念 下一篇: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