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癫痫 --> 癫痫常识 --> 癫痫介绍

癫痫介绍

癫痫是一种以发作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据国内外调查,其患病率大约为0.5%左右。

   癫痫是一种以发作性的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神经系统常见病。据国内外调查,其患病率大约为0.5%左右。本病确切的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根据癫痫的发病是否与某些因素有关而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又称为症状性癫痫,是指有明显致病因素者,如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部感染等,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缺氧、代谢性疾病的结果。原发性又称为特发性癫痫,是指目前尚未查明原因者。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在病因未明者中占有相当比例。

   癫痫,在中医学中又称癫、癫疾、痫等名。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文献——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到《黄帝内经》时期,又进一步对癫痫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例如:“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癫疾。”(《素问·奇病论》)“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素问·长刺节论》)治疗则以针灸为主。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有“若僵惊,起如狂”的描述,指出了本病的发作也有精神失常的表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次使用了“癫痫”的病名,并将癫痫的临床证候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金元以降,医家开始重视痰浊与癫痫的发病关系。朱丹溪认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并提出“大率行痰为主”(《丹溪心法》)的治则。以后,痰浊成为医家公认的主要病因。到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明确指出了本病属“脑系”疾病的概念。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又提出了阴痫、阳痫的分类方法。而王清任则对瘀血阻络的病机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创制出多首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本病的专方。总之,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防治本病的经验,并总结出不少迄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

现代中医治疗癫痫的报道首见于1954年,至90年代初,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文献已超过5OO篇,其中80年代以后报道的占70%以上,累计报道观察病例达一万六千余例。目前,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总有效率约为80%。从文献报道的内容看,一直到60年代后期,大多为传统辨证论治经验的验证及民间单方验方的收集整理等。70年代后,医家进一步重视对癫痫防治的研究,大样本的临床观察越来越多,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有所发展,研究手段也从单纯临床观察扩展到治疗方法的机理探讨和药理药化实验等方面。通过对癫痫患者针刺前后的EEG进行观察,发现针刺前EEG正常者,针刺后仍属正常,而原来EEG异常者,针刺后72.6%的患者表现为异步化现象(表明癫痫放电停止或减少),从而证实针刺确实对癫痫有良性控制作用。动物试验亦发现针刺某些穴位可使癫痫潜伏期延长,发作行为率和死亡率降低,EEG痫波放电频率减少。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本病,自80年代以来较为突出。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瘢痕消散,缓解粘连,使皮层活动区停滞性病理兴奋灶逐渐消除。

总之,中医药防治癫痫具有整体调节、毒副作用低、切实有效等特点,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肯定

本页关键字:癫痫  神经系统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癫痫不再是癫痫病人的恶梦        下一篇:儿童癫痫症状

>> 返回癫痫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