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概述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在病程中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癫痫”(epileps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epilamabnein,是“曾有发作”的意思。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癫痫的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患病率大约在0.5%左右,在神经科疾病中仅次于脑血管疾病。1982年我国六城市根据WHO的标准调查的结果,发病率为37/10万,患病率为0.46%。国外发病率差别较大,澳大利亚最高,年发病率100/10万,日本最低17.3/10万;国外患病率约在0.5%左右。癫痫的患病率与年龄有 关,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好发病因,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以后逐渐降低。由于过度放电神经元的部位不同和扩散的范围不同,临床可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及感觉障碍、行为异常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症状,或上述症状相互并见。大部分病人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等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文献中癫痫有多种分类方法,有按临床、病因分类的;有按解剖、脑电分类的;有从治疗角度分类的;也有依据发病年龄分类的。根据发病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特发性癫痫(也称原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又称继发性癫痫或获得性癫痫)。特发性癫痫是指依靠目前诊断技术尚找不到明确病因的癫痫,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原因不明出现的某些神经元突然、相对短暂而过度异常放电所致;症状性癫痫是指有明确病因的癫痫,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致的如颅脑外伤或产伤、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脑积水、脑血管瘤、各种炎症、脑血管病以及一些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肾功能不全、低血钙等导致的神经元突然、短暂地过度异常放电,癫痫发作只是其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症状。由于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已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癫痫的发病原因,据此分类法实际上两者的界限较难划分,所以原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的分类方法现已较少使用。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检查方法及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对癫痫的了解有很大进展,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及命名委员会采用癫痫发作的临床和脑电图分类法对癫痫的发作及综合征进行了分类,并逐步修订完善。
临床上癫痫的诊断一旦确立,不管是否发现病因治疗的指征,均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抗癫痫药物的种类繁多,新药亦不断出现,由于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应用时间较长,在服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毒副反应,临床宜适当选择。
癫痫在中医中指痫证,《内经》中称为“癫疾”,亦称“巅疾”,内容包括精神异常的“癫狂”。至隋、唐以后,癫、狂、痫逐渐明确为三个不同的病证。许多文献如《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幼幼新书》、《普济方》、《颅囟经》、《医宗金鉴》等都对癫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了论述,这些著作中的有些方剂至今仍然是治疗癫痫的有效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风引汤,《千金方》中的二物驴毛散、镇心丸,《医学心悟》中的定痫丸,《普济方》中的白金丸等。
上一篇:癫痫的治疗与预防 下一篇:古代中医对癫痫的有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