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
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也称隆起性红斑病。本病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在四肢、面部及颈部有隆起的疼痛性红色斑块,中医属于“丹”的范畴。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认为本病是对细菌感染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有的病人发病前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腺炎及气管炎等,部分患者抗链“O”值增高。本病常发生在夏季,所以可能与天热、日晒有关。
中医认为是外感毒邪湿热,郁滞肌肤所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多发生在夏季,皮损易出现于面部、颈、躯干等部位,常两侧分布,但不对称。
2.皮损为散在的红色斑块和结节,初起为渗出性红斑或丘疹,以后逐渐扩大,增多,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深红色,斑块为深红色扁平隆起,边界清楚而陡峭,表面呈乳头状突起或粗大的颗粒状表现,似假性水疱。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水疱和脓疱,触之稍硬,有触痛。一般不发生糜烂或溃疡。有的斑块中央部分逐渐消退,成色素沉着斑,周围仍隆起呈环状损害。自觉有疼痛感,本病常反复发作。
3.本病常发病急,部分患者发疹时常伴有持续性败血症样高热、咽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尤以重症者较为显著。
4.如不经治疗,大约1~2个月可逐渐痊愈,皮疹消退后常遗留下色素沉着斑,不留瘢痕。
(二)现代检测
1.化验检查:从第二周起白细胞计数增多,可高达(10.0~20.1)×109/L,嗜中性白细胞也明显增高,血沉快,亦可有一过性蛋白尿。
2.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并常见核固缩及核碎裂,而陈旧性皮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相对增多。
(三)鉴别诊断
1.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本病皮疹好发于四肢关节伸侧,特别是指、腕、肘、膝、踝部等多见,一般不对称。患者一般情况好,不发热,皮疹也不疼痛,多为红色、紫红或带黄色的结节或斑块,有时上覆白色鳞屑。组织病理变化;真皮上中部血管呈急性炎症表现,血管内膜增厚、闭塞,血管周围有多数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晚期纤维化形成。
本病病程长,通常持续5~10年,痊愈存留有瘢痕。
2.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疹易发生于下肢、臀、背部、手及腕部,常对称分布,较重患者可有发热。皮疹为多形性,可有红色斑疹、丘疹、斑丘疹、血疱、溃疡,但以紫癜性斑丘疹为特征性皮疹。血化验常无明显变化,严重者可有贫血,蛋白尿。组织病理改变: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红细胞外渗,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有核碎裂现象。本病常迁延不愈,溃疡愈合后常留有疤痕。
3.多形红斑:皮疹容易发生在足背、手背、掌足足疏及面、臀等部位,对称发生,一般不发热,重症多形红斑常伴高热,但皮疹一般不痛,多为水肿性斑丘疹,大疱,较为典型的皮疹为虹膜状水肿性红斑。组织病理变化:表皮变化明显,棘细胞层增厚,有海绵形成,细胞内水肿,真皮内有血管扩张,其血管周围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表皮下水疱。
病程一般2~3周自愈,愈后不留任何瘢痕。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汤药:清热除湿汤加减(萆解、黄柏、土茯苓、车前子、泽泻、六一散等)
2.中成药:可选用雷公藤制剂或昆明山海棠
(二)西医治疗
1.本病通常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有感染征象的才选用抗菌素治疗。
2.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良效,一般采用强的松,症状减轻后逐渐停用。或用地塞米松结合四环素内服。
3.可用氨苯矾或氯化奎宁口服。
4.外用药可除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去炎松尿素霜、肤乐霜等。
[护理]
1.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尤其应
本页关键字: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 免费索取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概述
>> 返回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