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
[5] 邹氏等用祛风和血通络丸(白蒺藜80克,苍术50克,苦参40克,麻黄50克,白鲜皮80克,旱莲草100克,皂角刺80克,桃仁80克,红花80克,檀香40克,片姜黄80克,生熟地黄各120克,何首乌l00克,黑芝麻l00克,赤芍80克,补骨脂80克,川芎80克,桑螵蛸80克,当归80克,桑椹子l0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内服,早晚各2丸,儿童量减半。共治疗白癜风113例,其中65例白斑面积缩小l/2以上,22例白斑面积缩小在1/4~1/2之间,其显效率为58.3%。
4、行气活血法
病人多为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斑点或片状,边缘清楚、光滑,伴肢体困重而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宜行气活血。
[6] 张氏用内服“消瘢汤”(当归尾15克,丹参18克,丹皮15克,赤芍12克,姜黄12克,红花12克,桂枝10克,白蒺藜30克,郁金12克,月季花6克,豨莶草12克,何首乌15克,白癣皮15克,蛇床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儿童酌情减量。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间隔10日再服第2疗程),外搽“消瘢液”(取番木面30克,蛇床子30克,红花30克,白花蛇3条,生姜片50片,麝香3克,蟾酥2克。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入瓶密封,3周后过滤即得),结合梅花针击刺患处(同时外搽“消瘢汤”,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时隔10日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白癜风120例,总有效率为86.8%。
5、疏肝理气法
病人多为肝郁气滞,临床表现为白斑无固定好发部位,色泽时明时暗,常随情绪变化而加剧,女性多见,常伴胸闷暖气、性急易怒、月经不调及乳中结块等,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
[7] 尹氏用自拟方(炒柴胡、白芍、香附、当归、防己、苍耳草各15克,川芎20克,刺蒺藜45克,炙何首乌、黄 、自然铜各30克,红花、补骨脂各10克)水煎服。发于头面部加升麻、白芷;发于胸腹部加瓜蒌皮、郁金;发于下肢加牛膝;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黑芝麻;血瘀明显者加水蛭、丹参。每剂药煎服4次,每日2次,留少许药汁用纱布浸之外搽,每日4~5次。共治白癜风56例,总有效率88%。
二、局部外治法
中药局部外治白癜风,主要制剂为酊剂、浸剂,亦有散剂、膏剂等,因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疗效迅速、肯定,尤其以局限型白癜风为最好。
[8] 张氏等自制复方“补骨脂酊”(以补骨脂300克,乌梅150克,黄连100克,用95%乙醇1000毫升浸泡两周后,取滤液即得),外涂患处,每日3~4次。共治白癜风48例,总有效率65.2% 。
[9] 王氏用自制复方“补骨脂酊”(补骨脂200克,骨碎补100克,黑芝麻50克,石榴皮50克,白芷50克,菟丝草50克,75%酒精1000毫升。将以上中药碾碎,放入酒精中浸泡7天,去渣,装玻璃器具中密封备用;外搽皮损处,每日2~3次,外搽后在阳光下照射10~20分钟,30天为1疗程)治疗白癜风45例,总有效率88.89% 。
[10] 杨氏自制“脂芷酊”(取中药补骨脂100克,白芷20克,红花20克,当归20克,浸入50%的酒精500毫升内,密封一周后用。每天下午3~4时,在户外朝太阳外擦患处。夏、秋季,儿童晒3~5分钟,成人晒5~10分钟;冬、春季,儿童晒5~10分钟,成人晒10~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皮损处可出现潮红、瘙痒、疼痛、丘疹或疱疹,皮疹严重者,可暂停3~5天,并外涂消炎膏,好转后再继续外搽药水,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外搽治疗白癜风80例,总有效率70%。
针灸疗法:对于病情稳定或已控制住病情的患者(受伤后结痂脱落部位不明显变白),可以在‘局部小面积’尝试针灸疗法,具体方法可自己查阅书籍(书店:医学类 中医 针灸),自己操作即可。本人就对腿部的一块指甲大小的白斑进行了简单
本页关键字:白癜风 白癜 白驳风 免费索取白癜风治疗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