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因从中医方面认识
现在对艾滋病中医病因,大体有以下五类不同的认识,分析如次。
感染湿温、湿热等 湿温已是中医的专有病名。湿热是艾滋病发病时的重要病机之一,是不少学者的共识,称之为病因既不规范,也不免有以偏赅全之憾。
感染艾毒、艾邪 艾毒、艾邪是直接附会西医的称谓,仅仅是艾滋病病毒的简称,只有“新味”,不含“原汁”,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没有实际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感染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 疫毒、毒邪、伏邪、疠气等是中医温病学对“皆相染易”性质病因的总称、泛称,虽有中医特色,是“原汁”不纯,“新味”不含,无论从中医诊断学或者从治疗学上,都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肾虚、精虚等 这是外邪入侵后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可以称为继发性原因,或称为第二原因,严格来说只能叫“证因”,不能称之为病因。艾滋病的传染性也得不到体现,是有“原汁”无“新味”。
感染湿毒 HIV致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表现复杂,首犯脾土,病位广泛,符合中医湿邪致病特点,几乎是专家学者的一致观点。称谓“湿毒”也符合现在语言习惯,但不严谨,经不起分析。“毒”作为中医学特殊的病因学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张允岭等曾对9个地区110位专家问卷调查,通过类聚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提示,毒的主要特征是酷烈性、暴戾性、正损性,即毒致病来势凶猛,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以发病急,病情传变快为临床特点。人体感染HIV后,呈现一个很长的自然史发展过程,8~10年的潜伏期可无任何症状,与毒的致病特点相悖。湿毒之名,虽是“原汁添新味”,但“原汁”与“新味”有附会之嫌。
本页关键字:艾滋病 艾滋病病因从中医方面认识 免费索取艾滋病资料
上一篇:艾滋病的护理对策 下一篇:美科学家研究称艾滋病毒史前已存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