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学之风打分类理论
以风打论药性、概括药物性能特点,是瑶医药学药性理论的组成内容之一。其对临床辨识药性、选药组方的指异意义不容忽视。
“风打”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风,即柔弱、柔软;打,即坚硬、坚强;二者相对而言。首先,风打反映了药物的功效特点。瑶族古代医者认为,药物气味有风打之分:“风者纯而缓,打者燥且急”。风药具有和缓、平调脏腑机能作用,如白九牛、紫九牛、大钻、小钻之属;打药则作用较为峻急,取效速捷,具有峻逐邪气之效。如人山虎、上山虎、下山虎、猛老虎等气醇力专、作用刚峻、驱邪攻滞最速,列为打药。
其次,风打概括了药物的形质特征。药物禀天地之气生、阴阳之气长。天地之气禀赋之多少,对药性必然会产生直接影响。生长过程中得地之阴气多者,药材质地细腻,富含油汁、水津,药效柔弱和缓;生长过程中得天之阳气多者,药材质地干劲,少津或无汁,药效多激烈。如一身保暖、血党等,得地阴而质润,力缓性质温和,以调滋见长;又如白花丹、黑老虎.得天阳气而气燥烈,力宏性质猛烈。
当然,药物的风打、刚柔是相对的,亦有许多药物兼具风打之性。如血三七、血见愁、开刀见血等,禀刚之气、得柔之性,既能攻坚软坚、活血化瘀,又能滋阴而潜阳,一药而数用。
(一)风类药
“风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补气补血、健脾胃、益肝肾作用的药。如“牛”类,“风”类及部分“钻”类药物,如白背风、血藤、鸭脚木、九龙藤、麻骨风、四方藤、半边风、大发散、小发散、红糖等,常用于痧病、肝胆及消化道疾病、妇科、神经科及小儿疳积等,临床上用风类药较安全,毒副作用少,一般会因过量而伤其身体,即便是老人、儿童或孕产妇都可放心使用。
(二)打类药
“打药”起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如“虎”类及部分“钻”类药物,如杉树、松树、田七、鸟不站、青蒿、尖尾风、韭菜、透骨消、竹叶龙根(寮刁竹)等。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至毒蛇咬伤、风湿骨痛、无名肿毒等和打胎,这类药物应用过量易伤身体,孕产妇及妇女月经期禁用;妇女、儿童及老人应慎用。
(三)风打相兼类
除了前面所述及的风类药、打类药之外,瑶药中还有一类药既具风类药的功能,又具打类药的特性,我们称之为“风打相兼药”。如部分“钻”类药,包括大钻、小钻、九龙钻、大红钻、小红钻、双钩钻、六方钻、四方钻、槟榔钻等,此类药气味多辛、苦,性温,既能行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健脾消气,又能散瘀消肿,用于治疔风湿痹痛,筋骨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还可用于病后虚弱、头晕目眩、小儿疳积、急性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痛经、产后腹痛、产后风瘫等病的抬疗。应用此类药时,在剂量上不应偏执,而应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病人不同的体质,严格把握用量,风打有所侧重,既要避免病轻药重,达到去病而不伤人,又要避免药轻病重,难以发挥作用。
本页关键字:瑶医学之风打分类理论 风打分类理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瑶医学的剂型有哪些? 下一篇:瑶医学的性味功能理论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