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医 -->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瑶医中的特色诊疗方法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因此亦常有师门的不同。

诊病方法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通过记忆、领会、随师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因此亦常有师门的不同。但总的说,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方法

瑶医皆医药相兼,自采自用,不仅用药经验独出心裁,且对药物的应用方法,应用形式也别具一格。

(一)应用方法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药物多为鲜用,即采即用,一般不炮制而直接用于病人,是瑶医用药的特点之一。瑶族居住的广阔山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是天然药物产地,用鲜药可以就地取材,不需加工、贮藏,同时鲜药的有效成份未经破坏,所以疗效比干药好,因而瑶族群众家家户户庭院有种植草药的习俗。对于有毒性的药物也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炮制,如半夏需按中药炮制方法去其毒性。有些药物也加以特殊处理,如治疗伤寒方中的副禾本科植物糁子(Eleusinecoracana),用时将其炒热,乘热倒在地面上,反复操作三遍,让其吸地气后,与生姜、甜酒共炒至热,供煎服。

(二)应用形式

瑶医用药,不拘一格,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等应用形式。

(三)用药原则

瑶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将药物分为四大类。凉药:如竹叶伸筋、铁马鞭、矮地茶、葫芦茶、铁菱角等。表药:如泽兰、甜酿草,六月黄花等。暖药:如满山香(岩鹰爪)、小叶柞死风、石龙藤。打药:竹叶老根(寮刁竹)。瑶医认为;消炎解毒、利水消肿的为凉药;解除表证治疗疳积病的药物称为表药;驱逐寒湿活血药为暖药;治疗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和打胎的为打药。此为瑶医在治疗疾病以及瑶医进行药物交易时的惯用语。

此外,瑶医亦重视饮食疗法,认为饮食疗法,经济实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常用谷、果、菜、鸡、鱼、肉、蛋等类食品,或配合少量药物治病。例如用大蒜头2~3瓣捣烂,加适量片糖冲甜酒,治疗上吐下泻;用柑橘榨汁加入蜂蜜治疗哮喘;荞麦、三七、鳝鱼煮食治肺痈吐脓血;胡椒、乌龟肉、猪肚共炖治虚寒胃痛等等。

药浴则为瑶医药的又一特色。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

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过山瑶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洗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在冬天浸泡后,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瑶医在过山瑶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规矩是:先客后主,先小后大,先老后少。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瑶医  瑶医学  瑶医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瑶医的发展史        下一篇:瑶医学对痧症的认识

>> 返回瑶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