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医的理论体系
四大物质学说 又称四要素学说。它是古代维吾尔族的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也是维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通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体验,认识到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物质-火﹑气﹑水﹑土,影响和制约著万物的生﹑长﹑盛﹑衰。
火(太阳) 位在高处,量为最轻,稀而无色,能发热。以升为特点,在一年四季﹑一日昼夜中,调节天地寒热,能给万物热量,使万物分解﹑成熟,能熔解或改变坚硬物质,能调节水﹑土之寒,使万物成色。属性为乾热。
气(空气﹑风) 位于水火之间,量比火重,比水轻,因此在火之下,水之上。以动为特点,能调节太阳对水﹑土的强烈影响,填补空间,无孔不入,促进物质代谢,在万物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属性为湿热。
水 位于土之上。量比土轻﹑比气重,以流为特点,在所有生物的活动中,输送和溶解所需要的营养,防止万物由于太阳(热)的影响而被分化﹑腐蚀,通过各种渠道排泄万物所产生的废物。属性为湿寒。
土 位于水之下。量为最重,以静(沉)为特点,能保持万物的形状,提供生存场面,保存营养物,调节水所引起的过湿和火所引起的过热,从而保持平衡;还能对有些物质起到分解加工的作用。属性为乾寒。
自然界中任何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相互滋生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古代维医认为火﹑气﹑水﹑土四种物质对人体有重大影响,于是对这四种物质的属性进行研究,并作了广泛的联系。例如,把各种体液﹑器官﹑组织﹑生理和病理现象,按事物的不同属性﹑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为四大物质,藉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各种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以便达到除病延年的目的。实际上维医的这种按四大物质归纳事物的方法并不注重物质本身,而是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如火的性质为乾热,特点是上炎,因此凡有这种特性的事物便称之为火。这四大物质之间又有著相生﹑相克及半生﹑半克的关系。例如,火克水,水克火,土克气,气克土是相克关系;火与气,气与火,气与水,水与气,土与火,火与土,土与水,水与土是半生﹑半克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变化与发展。相乘和相侮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四大物质中任何一种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相乘是过度的相克,相侮是反向相克又叫“反克”。维医用相乘﹑相侮解释各种病理现象。
气质学说 由四大物质的性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新的属性,称为气质。自然界所有物质均有气质,其属性由四大物质中的某一种物质的偏盛而决定。气质分为平和气质和非平和气质。维医学尤其重视人类的气质。
平和气质 在相互对立的属性中,不受制约,保持中庸,处于自然的相互适应的状态,叫平和气质。它又可细分为八种,即不同类型平和气质﹑同类型平和气质,不同性别型平和气质﹑同性别型平和气质,不同地域型平和气质﹑同地域型平和气质,个人型平和气质﹑状况型平和气质。
非平和气质 非平和气质分为单纯型非平和气质及复杂型非平和气质。其中单纯型非平和气质又分为绝对热性﹑绝对湿性﹑绝对寒性和绝对乾性四种气质。而复杂型非平和气质也可分为乾热性(火)﹑湿热性(空气)﹑乾寒性(土)和湿寒性(水)四种气质。
人类的气质 人的自然气质有四种,它不是以自然环境对人的面容肤色等的影响,而是以身体的自然状况为标准。
[FS:PAGE] 乾热气质的特徵。目色偏黄,口苦舌乾,体热,喜凉处及冷食,脉强带数,小便微赤偏黄。此外,在心理状态方面也有相应的特点,如急躁易怒,动作迅猛,敏感粗忙,感情强烈,克制力低,少寐等。易患神经系统疾病﹑肝病及消化系统疾病。乾热性药物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湿热气质的特徵。湿热气质是最佳气质,这种人的肌肉﹑脂肪较为发达,热量较高,面色红润,皮肤光泽,动作灵敏有力,口甜,多哈欠,睡眠多,手脚容易麻木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愉快﹑开朗,思维能力较强,对外界较敏感,克制力较强。易患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等。对这种人湿热性药物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湿寒气质的特徵。面色白,皮下脂肪较多,皮肤透明松软偏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较沉重,对外界反映迟钝,兴奋迟缓,兴奋後恢复原状较慢,体力﹑智力比湿热气质者差。易患关节炎﹑瘫痪等,但容易治疗。湿寒性药及食物均有不利影响。
乾寒气质的特徵。身体肌肉较紧,但形体较瘦,身体较凉,脂肪较少,面稍黑,少寐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性情较忧郁,感情脆弱,爱空想,胆小,较多不切合实际的思维,正确思维能力较低,精神痛苦,不愿交往,易患精神和神经性疾病。
四种体液学说 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在肝中产生的各种液体总称为体液,分为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和黑胆质四种。它们贯穿于整个人生,在体内自然形成,对健康和疾病起很大的作用。它们在体内不断地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保持著一定的平衡状态。四体液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属性之间的对立(矛盾)是绝对的。四种体液分为正常体液和异常体液两大类。
正常体液 系指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活力,并适合于该人气质的体液。它分为四种:
胆液质。一种色黄﹑味极苦的烈性液体,性为干热。产于肝,流入胆囊变稠,通过胆道滴入肠道,分解脂肪,帮助消化,有刺激加速肠的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以及防毒﹑解毒的作用。与“火”相似,故被认为“火”在体内的象征。胆液质偏盛者气质为乾热,精神状态灵活,易怒,体轻形瘦,眼﹑舌较黄,少寐,脉细带数,小便偏黄等。这种人也被称为胆液质气质者。
血液质。为最好的一种体液,也是人生存的基本物质。色为红,味微甜,属湿性。源于骨髓,位于肝脏。与“空气”相似,故被认为“空气”在体内的象征。血液质通过血管循环于全身,将营养物和从肺部吸取的清洁空气(氧气)送至身体各部,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且将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和不清洁空气(二氧化碳)通过肺﹑肾﹑汗孔等排出体外。血液质偏盛者气质为湿热,其面色红润,心情开朗,有力,胖瘦适宜,睡眠较好,通常身体健康等。脉洪大,小便淡红。这种人也称之为血液质气质者。
黏液质。产生于人体的各种营养物及液体,是储存于每一个组织的极小单位之间的蛋清体液。它属性为湿寒,与“水”相似,故被认为是“水”在体内的象征。古代维医学家称之为:还没成熟的血液,在必要时可以变成血液。黏液质偏盛者气质为湿寒,其面目苍白,舌淡苔白,肌肉松软,形体肥胖,性情沉静,嗜睡,易流口水,脉大迟,小便清长。这种人也被称为黏液质气质者。
黑胆质。色暗黑﹑味臭而酸的液体。位于脾脏,属性为干寒。它容易沉淀,故有保持各器官形状的作用;能制约胆液质﹑黏液质的过盛,防止其他体液从各自的渠道中流出蔓延;储存各种营养物,为各乾寒性器官(如:骨骼﹑软骨﹑筋﹑韧带等)提供黑胆质。此外,还是心理过程的物质基础。黑胆质与“土”相似,故被认为[FS:PAGE]是“土”在体内的象征。黑胆质偏盛者气质为乾寒,这种人面容及舌质暗黑或近似青蓝,少寐,易怒,感情脆弱,容易激动,思维较快,脉迟,小便较黄或近似青蓝。这种人也被称为黑胆质气质者。
异常体液 系指超出了肝脏产生体液的正常状态,并且在数量﹑质量上有了变化,对人体无利或有害的体液。四体液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它在正常的生克条件下才能形成。四体液脱离自然的正常状态是发生疾病的原因。
异常体液分为四种:异常胆液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异常黑胆质。
器官学说 人体各器官分为支配器官和被支配器官两大类。
支配器官 支配器官不但是维持生命力和精神力的器官,而且是它们的始源。支配器官使人得以生存和繁殖,并且在管理人的智力﹑体力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还通过被支配器官从总体上调整﹑充实和控制全身的生命活动,保持全身的整体性。它包括脑﹑心和肝。心﹑肝同时又是主要的被支配器官。
被支配器官 根据被支配器官的位置﹑功能及性质,又分为主要被支配器官和次要被支配器官。主要被支配器官。系指在支配器官的作用下,对其他器官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其他被支配器官进行自身功能活动的器官。它包括肝﹑心﹑肺﹑神经﹑肾﹑胃﹑肠﹑胆﹑脾等。次要被支配器官。它们能将人体各个机构相互联结,以保持人体形态为有机的整体,并在体力运动中起间接的服务性作用,如骨骼﹑肌肉﹑肌筋﹑韧带﹑腱膜等。
器官的气质 了解每个器官所特有的气质,掌握其发生疾病的倾向性,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诊治方法,这对提高疗效具有特殊的意义。各器官的气质特点如下:心。心的原有气质为乾热,但由于它在两肺叶之间,并且血液不断通过心脏流动,故它的气质变为湿热。肝和肌肉。肝靠心脏输来的血液供养自己,肌肉也与血液直接接触,因此,肝和肌肉的气质也是湿热性的。食道﹑十二指肠和小肠。食道位于两肺之间,并在心的右侧,胆液质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它们的气质均为湿热。胃。虽然它的原气质为湿热,但由于受到胃液及黑胆质寒的影响而变成倾向于湿寒。大肠和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