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育症的预防
男子不育症是指由于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一般把婚后同居2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未怀孕,称为不育症。有的男子婚后有过生育史,而后不能生育者,叫继发性男子不育症。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单属女方因素约为50%,单纯男方因素约为30%,男女共有约20%。
临床上把男性不育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类,后者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精子无力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殖问题认识的提高以及男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男性不育的发现率逐步增高,已引起男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预防】
男子不育症本身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男性不育症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发育异常、细胞遗传染色体异常、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机能障碍及生殖道感染,乃至心理因素等引起的一种后果。前生专家建议:除对男子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应得到重视外,预防也十分重要,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预防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目前临床资料来看,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因此预防泌尿系生殖系感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造成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有直接和间接多方面的,当您有泌尿道感染时应及时有效地治疗,以防止感染上行至生殖系统,也就是说要防止上行至前列腺、附睾和睾丸。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尖锐湿疣、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造成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蔓延甚快,如果发现有性传播疾病,已婚双方要快速、彻底、有效治疗。
二、预防免疫造成的不育
免疫因素是造成不育的原因之一。预防在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说男性要保护睾丸不受到伤害,防止泌尿系感染,特别要防止感染上行至前列腺、附睾和睾丸,以免破坏生殖系统局部免疫屏障,引起局部免疫反应。在男童时代注射抗腮腺疫苗,平时一旦发生发烧,发生前列腺炎、睾丸炎,则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预防日常生活中毒物作用
据研究资料,在全球过去的 30年中,男性精子计数减少了 30%- 55%,人类男性精子计数减少与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源、食物污染有直接关系。这些污染毒物可作用于男性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不仅造成了男性精子数量的下降,也造成了精子质量的下降。每个人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更改不良嗜好,少饮酒和抽烟、浓茶,保持睾丸局部清洁,不穿紧身裤,自我调整个人心态,平衡生活。
【治疗措施】
一、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2.内分泌治疗;3.非特异性治疗;4.手术治疗;5.人工授精。
二、用药原则:
1.生殖器道感染引起的不育以抗生素抗炎治疗为主,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
2.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及特发性不育,应以性激素类药物作内分泌治疗为主。
3.精子活力低下者,以提高精子活力的药物治疗为主。
4.静索静脉曲张,输精管道梗阻、隐睾、尿道上下裂导致不育者,宜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治疗。
5.绝对不育者(如无精子症),应做人工授精。
三、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个方面:
1、 促进睾丸的生精功能。
2、保持输精管道的通畅。积极治疗性功能障碍,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对于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输精管道梗阻和输精管结扎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3、提高精子的功能。有生殖道炎症者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维生素E、维生素C和锌制剂如复合蛋白锌皆可提高精子功能。对于免疫性不育者,采用避孕套可消除和减低精子抗原对女性的刺激。免疫抑制剂大剂量短期应用和精子洗涤人工授精等方法,对治疗免疫性不育有帮助。
4、人工授精(AI)。包括供者精子人工授精(AID)和丈夫精子人工授精两大类。近几年来
本页关键字:男子不育症 男子不育症的预防 男子不育症怎么预防 免费索取男子不育症资料
上一篇:男子不育症怎么治疗 下一篇:男子不育症有哪些症状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3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3日快讯
- 增强四个意识 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