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疗法
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外,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有利于继发感染。以下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几种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天突、肺俞、太渊。
配穴:实证配膻中,列缺;风寒配风门,重用灸法;痰湿盛配丰隆、章门,针后加灸;喘甚配定喘;脾肾气虚陪肾俞,脾俞,太溪;肝火灼肺配太冲。
操作: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3个,天突穴针刺时,针尖向下沿胸骨后壁斜刺1~1.5寸;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出现针感即酸、麻、胀感后,留针20~30分钟出针。实证、热证用泻法;虚证、寒证用补法,针后加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第二疗程隔5天再针。
疗效:共观察50例,临床控制21例,占42%,显效17例,占34%,有效9例,占18%,总有效率94%。
②艾灸(化脓灸)
取穴:主穴:a.肺俞、灵台、天突;b.风门、大椎;c.定喘、身柱、膻中。
配穴;膏盲。
操作:于小暑至白露之间施灸。每年灸一组,连灸2年。第一年,灸双肺俞各7壮,灵台、天突各14壮;第二年,灸双风门各7壮,大椎4壮。第三年,灸双定喘各7壮,大椎、身柱各4壮。体弱者,第三年加灸双膏盲穴各4壮。将纯艾制成黄豆大圆椎形艾炷,灸前先以大蒜汁涂穴区以增加粘附性,然后置艾柱以灸之。灸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可在穴周用手掌轻轻拍击。一炷燃完再换一炷,据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壮数可按规定数增换。灸毕,以消毒敷料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拭去穴区艾灰,然后贴上淡膏药或拔毒膏。约7日左右,可出现局部无菌性坏死,如未出现,则继续着肤灸,直到形成灸疮,再用生理盐水清创,覆盖消毒敷料,约30天左右愈合。
疗效:以上法共观察1087例,临床控制300例,占27.6%,显效393例,占36.2%,有效276例,占25.4%,无效118例,占10.8%。总有效率为89.2%。
③蜡烛灸
取穴:风门、肺俞、定喘、膻中、中朊、脾俞、肾俞、丰隆。
操作:将蜡烛点燃后,待到溶化,倾斜蜡烛对折所施治穴位,让溶化蜡烛滴于穴位上,每穴可滴3~5滴,待蜡凉凝后即揭去,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3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共治疗180例,临床控制21例,占11.7%,显效85例,占47.2%,好转40例,占22.2%,无效34例,占18.9%,总有效率81.1%。
④穴位敷贴
取穴:膻中、风门、肺俞。
操作:敷药制备:牙皂、肉桂、麻黄、细辛、地龙、白芥子、二丑、生半夏、生南星、延胡索、沉香、征削索、甘遂、生川乌、丁香、百部、冬虫夏草、麝香、冰片、铅粉、香油等熬制成黑膏药,每帖膏药重14克,内含生药6克。
用法:贴前用小火将膏药熏烤至绵软程度(勿使温度过高,以免灼伤皮肤),然后贴于膻中、风门、肺俞穴。五天换1次,3次为一疗程。次年三伏天〔初、中、末伙)及立冬日各贴1次,第三年中伏及立冬日再贴一次,以巩固疗效。
疗效:观察216例,临床控制14例,占6.5%,显效52例,占24%,好转137例,占63.4%,无效13例,占6%,总有效率94%。
⑤耳穴压丸
取穴:神门、肝、肾、皮质下、内分泌、肾上限、对屏尖、肺。
操作:用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放于0.5*0.5厘米大小的胶布上,贴于以上穴位,隔日调换1次,左右耳穴交替,嘱病人每日捻压耳穴4~6次,以微痛为度。
疗效:治疗143例,显效66例,占46.2%,好转74例,占51.7%,无效3例,占21%。总有效率97.9%。
(2)单方验方
①佛蕺合剂
组成:佛耳草、蕺菜(
本页关键字:慢性支气管炎 有效疗法 免费索取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资料
上一篇:慢性支气管的治本关键 下一篇: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